-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端午逆水赛龙舟,是江城区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清道光《阳江志》卷十九记载,至今最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江城举行的端午赛龙舟,吸引了二三十万人次的观众,漠阳江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已于2013年11月2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笔者上门走访江城区现有各支传统龙舟队的龙种(所属地龙舟协会负责人),多次到每艘龙舟归属当地的神庙或姓氏宗祠进行调查,以所得资料为依据,就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这一民俗节庆活动之分布的区域、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及社会价值???方面进行浅析。
一、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分布的区域
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市辖区,位于广东南沿海,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的门户。江城区海岸线长59.1公里,阳江市最长河流漠阳江干流南北贯穿全区,形成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由于水运往来的频繁,所以在江城这里,民间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龙舟竞赛活动。在梁、陈、隋朝时期已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开始了阳江地区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由此发展成为今天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其中又以江城的渊源较长,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最为丰富。
江城区现有十二支传统龙舟队,主要集中分布在漠阳江沿岸的城西、城南和中洲三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的东砵村、那西村、洲头社区、洲尾社区、太傅渔洲社区、马洲社区、马福社区、麻演社区、西岸社区。赛场设在自北向南流经江城区的漠阳江上。
二、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整个华人乃至东南亚地区,端午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风俗,如划龙舟、吃粽子。端午逆水赛龙舟,是阳江一项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在当地俗称为扒龙船。其中以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的渊源较长,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最为丰富。据清道光《阳江志》卷十九记载:自初一至初五龙舟。hellip;hellip;簘鼓喧閺,亲友相邀,结綵船游玩。僃采物、放锦标,视先后为胜负。两岸老幼聚观,至晚始散。由此可推断,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活动至今最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清末民初至上世纪30年代,是兴盛时期,江城区域内参加的龙舟最多时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共有18艘。包括蚬壳地三角白旗、那西北帝庙的竹叶七星旗、华濠大王庙的白须公、下濑四圣宫的大耳牛、上濑的黄红旗、西岸宗祠的单白旗、沙尾宗祠的双白旗、龙涛大王庙的红旗、上堡五王庙的竹叶红旗、下堡五王庙的红旗、顿砵林氏宗祠的黑须、顿砵张氏宗祠的白须公、顿砵张氏宗祠的红须、海库北帝庙的单带七星旗、大闸社北帝庙的双带七星旗、新居大王庙的黑褂仔、塘基头大王庙的红黑签、观光大王庙的红花卷等。此后的传承和延续都保持了平稳状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赛龙舟活动断断续续。至1949年还有华濠白须公、蚬壳地三角白旗、下濑大耳牛、上濑的红黄旗、西岸的单白旗、沙尾的双白旗、上堡红旗、下堡红旗、顿砵红须、白须、那西七星旗等11艘。解放后逐渐恢复,至60年代初,江城赛龙舟活动又现蓬勃之势。然而在文革时期,赛龙舟被视为四旧,所有龙舟均遭毁灭性破坏,赛龙舟活动一度中断近2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城龙舟才逐渐恢复。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江城赛龙舟才步入正轨。1984年,渔洲、太傅、漠阳街道的干部、群众集资重新建造三角白旗、华濠、上濑、下濑等四艘龙舟,并恢复端午赛龙舟活动。次年,城西街道的东钵村、那西村和中洲街道的麻演村的干部、群众集资新造白须、红须、单白旗、双白旗、上堡、下堡、七星旗等7艘龙舟,并一起参加当年的端午赛龙舟活动。1997年,城南街道的群众集资重造双带七星旗,加入当年的赛龙舟活动。目前,江城区域内现存有12支传统龙舟,包括:城西街道洲头社区上濑龙舟、洲尾社区下濑龙舟、那西村的竹叶七星旗龙舟、东砵村的红须龙舟、白须龙舟,城南街道太傅渔洲社区华濠龙舟、马洲社区三角白旗龙舟、三铺马福社区的双带七星旗龙舟,中洲街道麻演社区的上堡龙舟、下堡龙舟、西岸社区的单白旗龙舟、双白旗龙舟。
江城赛龙舟从起点至终点,都是沿着漠阳江水域自南向北逆水而赛,故称逆水赛龙舟。比赛水域也选择在人口最密集,河岸地域较宽阔的地方,以方便当地民众观看、参与。同时,江城端午龙舟竞渡场,也历经3次的调整,过去是在漠阳江两岸村落人口较为密集的大埠头至上濑州头大约1300多米江面进行。1958年修建漠阳桥后,改由石觉头附近至漠阳桥前江面。1985年至今移至漠阳江观光桥前至冲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