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讲稿研讨
*;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现状概述
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模式与相关技术
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环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
龙口矿业集团综合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一)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现状概述;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发展现状(1);21世纪初(2002年):以神东公司大柳塔为代表的矿井综合自动化装备。
采用技术:网络化的现场工业总线
2004年以来:以龙口矿业集团公司北皂矿为代表的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
采用技术: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二)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模式与相关技术; 缺乏统一的通信及信息交换标准
国内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多为封闭系统,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和信息交换标准都是由厂商自己制定的,严格保密,互不兼容,与其它系统联网很困难,难以做到数据共享。网络结构和通信模式多样,极不规范。每种系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通信网络,造成重复投资,通信资源利用低下。
网络数据传输交换速度慢
一般监测系统网络传输速率都在4800bps以下,现场总线的传输速率都在12Mbps以下,不仅不能用于传输多路信息,甚至原有系统的扩容也很难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基础上的信息化;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目标体系;统一的信息传输平台;2、GEPON网络:
技术指标:
①千兆无源光网络,时分制透明传输;
②环形或双网冗余;
③防爆型式为本质安全型;
④节点间数据直接交换;具备QoS(Quality of Service)等网络管理功能
应用单位:
平顶山、淮北矿区使用;3、MSTP网络:
技术指标:
①百/千兆带宽,时分制透明传输,带宽利用率高;
②环形冗余;
③防爆型式为本质安全型;
④节点间数据直接交换;具备QoS(Quality of Service)等网络管理功能
应用单位:
淮北、淄博、晋城等矿井使用;信息传输平台比较:;统一的软件集成平台;统一的软件集成平台指标;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三)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环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及信息化;
现场总线技术
缺乏统一的通信及信息交换标准
标准太多,形同没有标准
网络数据传输交换速度慢
实时性、可靠性
工业以太网技术
应用广泛
成本低廉
通信速率高
软硬件资源丰富
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易于与Internet连接,便于信息化建设 ;;1000M工业以太网设备比较;系统结构图;自动化与信息化集成内容 ;*;(四)龙口矿业集团综合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煤炭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新型现代化矿井,是二十一世纪煤炭企业提高矿井安全程度、实现高产高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是煤炭科技发展的方向。2003年9月,龙矿集团以“创建国内一流信息化矿井”为总目标,步入了信息化建设的轨道。 ;;;一、生产过程自动化
采用自动化技术改造生产过程,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龙矿集团围绕煤炭生产,先后建设了14个系统,形成了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了采煤自动化、皮带自动化、轨道自动化、供电自动化、排水自动化、通风自动化、提升自动化、选煤自动化。依靠自动化技术,真正实现了井下及地面现场的无人值守,各矿精减400多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煤矿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安全程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海域采煤面综合自动化系统
龙矿海下采煤在中国采煤史上首开先河,我们着眼于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方向,着眼于采煤技术领先,在海域第二个工作面装备了综合自动化采煤系统,全面实现了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泵站、顺槽皮带的集中联锁控制,与井下工业以太网联接实现了在地面集控中心、调度室对采煤机位置及支架压力等上百个参数的远程实时监视,同时实现了调度电话与工作面电话的联网通话。该系统的采用,将对中国海下采煤产生积极的影响。 ;海域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系统;(二)矿井皮带自动化系统
各矿皮带自动化系统在每条皮带设置门类齐全的保护装置、起停信号预报、工业电视摄像头、移动通信装置,控制信号、保护信号、开停信号均由设在皮带机头的PLC装置进行集成后,接入井下工业以太网平台传至地面集控中心,在地面集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观看现场的工业电视图像,通过与巡检工移动电话联系,可靠地实现了对井下近20条主运输皮带的开停控制,实现了井下现场无人值守,撤消了皮带工区,井下上百人开停皮带的工作场景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地面集控中心两位年轻的大学生。
;皮带集控操作场面;;(三)矿井电机车运输自动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备考策略讲座.pptx VIP
- TB_10414-2018_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 草堂居士:《赌经》.docx VIP
- (高清版)DB34∕T 4910-2024 康养旅游气象指数等级划分.pdf VIP
- 膀胱炎病历模板(2020年-2021年).pdf VIP
- 命运交响曲钢琴谱.doc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VIP
- 对甲基苯磺酸镉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docx
- 2025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英语最后一卷(二)(含答案).pdf VIP
- 殡仪馆员工服务规范及奖惩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