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影响.doc

“我”和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号:B84  学校单位代码:10446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我”与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 的影响 研 究 生 姓 名 : 苏金龙 学 科、专 业 : 基 础心理学 研 究 方 向 :人格心理学 导师姓名、职称:杨昭宁 论 文 完 成 时 间 : 2014 年 4 月 万方数据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我”与求偶动机对性 别内群体偏爱的影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 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我”与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的影响》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万方数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摘  要 作为群居动物,人类总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群体当中,而一旦个体成为某个 群体内部的成员,其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对所属群体及成员评价更为积 极,同时更乐意也更多的帮助内群体成员,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常常提及的 内群体偏爱。已有关于该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族、地域、职业等分类形成的 群体,那么基于性别分类的群体成员是否也存在内群体偏爱?如果存在性别内群 体偏爱,其背后的产生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通过三个实验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 解答,同时,研究还将结合进化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探求求偶动机这一因素对 性别内群体偏爱的可能影响。 研究一包括两个实验:实验 1a 和实验 1b,分别以女性和男性为被试,探求性 别内群体偏爱现象及求偶动机对其影响。具体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视频启动的方 法激活被试的求偶动机,同时采用 Go/no-go 任务测量被试的内群体偏爱水平, 结果发现:(1)女性被试中存在基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 2)男性被试不存在基 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 3)求偶动机激活时,女性被试会给予高面孔吸引力的同 性以更积极的评价,即在群体成员为高面孔吸引力条件下,求偶动机的激活可以 使女性被试产生更强的基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而在群体成员为一般面孔吸引力 条件下,求偶动机则不会对女性被试的性别内群体偏爱产生显著影响。 4)无论 群体成员为高面孔吸引力还是一般面孔吸引力,求偶动机都不会影响男性被试基 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 研究二着力于解答为什么会产生性别内群体偏爱。立足于整合理论,研究假 设之所以女性被试会产生性别内群体偏爱是源于“我”在其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因为个体一般对自我的评价都是积极的,而“我”又属于女性,所以女性也是积 极的。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行为主义条件作用范式激活被试“我—女性”这 一连接,之后同样采用 Go/no-go 任务对被试的性别内群体偏爱进行测量,此外, 我们还对被试所具有的内隐自我态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当女性被试“我 —女性”的连接被激活之后,其将会表现出更强的基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2) 女性个体对自我的内隐态度同其基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且个 体的内隐自我态度可以正向预测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内群体偏爱水平。 基于研究 1 和研究 2 相关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人类个体当中存在基于性别的内群体偏爱,且该现象具有性别差异: 女性而非男性被试表现出基于性别分类的内群体偏爱现象。 (2)求偶动机会影响女性的性别内群体偏爱程度,该影响表现为当内群体 成员为高面孔吸引力条件下,求偶动机的激活会使被试产生更强的性别内群体偏 爱。 (3)“我”在女性个体性别内群体偏爱产生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关键词:性别内群体偏爱;求偶动机;面孔吸引力;群体心理 I 万方数据( ( ( Abstract As human being, we always live in groups. Often the case is, once we are labeled as a member of one group, we will become biased in

文档评论(0)

tkhy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