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课程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考试说明》: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 ;高考试题回放: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2012江苏卷《伯父墓志铭》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贤能啊!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 2010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她,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省略句和固定句式。;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大多不用判断词 “是”,常见的格式有三种:;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 ① 用“......者,......也。”表判断;④ “......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肯定判断。(这些词可以加强判断的语气或意味);3、用否定副词“非”、“无”、“莫”、“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也是此种用法。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①?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②不为天下所容。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4、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之),樊哙侧其盾以撞。” 4.省略介词宾语。如:“竖子不足与(之)谋。”;四.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翻译下列句子: 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进学解》 译文:合理地分配人才,这是宰相的治国方术。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译文:我从小就成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 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 4、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 译文: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的恶果,又能怨谁呢? ;定语后置;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翻译下列句: 1、吴俗多淫祠,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 ——《清·戴名世》 2、至则弹宰相之不法者,宰相用此罢。 ——《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 ;介宾短语 后置作状语;主谓倒装;(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5)“……如何” “奈何” “若何” (译为“怎么” “怎么样” “怎么办”);(10)“不亦……乎” (译为 “不是……吗”);(15)“得无……乎” 、“得无……耶” (译为 “恐怕……吧”或“莫非……吧”);(19)“何其……”、“一何” (译为“多么”) ;如:;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 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 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过来。;(1)语境辨析法。根据语境理解、辨别文言特殊句式。如遇到省略句,要联系上下文推求出省略成分。 (2)标志断定法。要找出句子中的特殊标志,即各种语言标志,如表示判断的“者、也”,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表示状语后置的“以、于”,表示被动的“于、见、被、受、为、为……所”等。 (3)语法分析法。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