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的吸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γ射线的吸收

γ射线的吸收 实验目的: 1. 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掌握测量γ吸收系数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1、窄束 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多种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作用的结果使 射线的强度减弱。 准直成平行束的 射线称为窄束 射线,单能窄束 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的减弱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即: …………………………………… (1) 其中 为入射 射线强度, 为透射 射线强度,x为 射线穿透的样品厚度, 为线性吸收系数。用实验的方法测得透射率 与厚度 的关系曲线,便可根据(1)式求得线性吸收系数 值。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实验上常先测得多组 与 的值,再用曲线拟合来求解。则: …………………………………(2) 由于 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相互作用,三种相互作用对线性吸收系数 都有贡献,可得: ……………………………………………………………………(3) 式中 为光电效应的贡献, 为康普顿效应的贡献, 为电子对效应的贡献。它们的值不但与 光子的能量Er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密度或分子密度有关。对于能量相同的 射线不同的材料、 也有不同的值。医疗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 光透视, 光CT技术,对肿瘤的放射性治疗等。图1表示铅、锡、铜、铝材料对 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μ随能量E 变化关系。 图中横座标以 光子的能量 与电子静止能量mc2的比值为单位,由图可见,对于铅低能 射线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对高能 射线,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定义μm=μ/ρ为质量吸收系数,ρ为材料的质量密度。则(1)式可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4) 式中xm=x·ρ,称为质量厚度,单位是g/cm2。 2、半吸收厚度x1/2: 物质对 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常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其定义为使入射 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所需要吸收物质的厚度。由(1)式可得: ……………………………………(5) 显然也与材料的性质和 射线的能量有关。图2表示铝、铅的半吸收厚度与E 的关系。若用实验方法测得半吸收厚度,则可根据(4)求得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μ值。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按图3检查测量装置,调整探测器位置,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具有同一条中心线。 2.打开微机多道系统的电源,使微机进入多道分析器工作状态(UMS)。 3.选择合适的高压值及放大倍数,使在显示器上得到一个正确的60Co 能谱。 4.测量不同吸收片厚度x的60Co的能谱,并从能谱上计算出所要的积分计数 。 5.测量完毕,取出放射源,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本底计数 。 6.把高压降至最低值,关断电源。 7.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吸收系数μ及半吸收厚度d? 数据记录与处理 所用放射源编号:432 强度S: 能量Er:0.66Mev 本底计数(60s/次)::2976 :2904 :2945 1、Pb样品: 厚度(mm): 编号12345测量值12.202.001.942.141.90测量值22.162.122.022.161.92测量值32.202.202.102.161.94平均值2.192.112.022.151.92 计数测量: 编号11+21+2+31+2+3+41+2+3+4+5厚度(mm)2.194.306.328.4710.39计数 (60s/次)8065730064495713507981897329643659765316平均计数81277314.56442.55844.55197.5扣本底计数51824369.53497.52899.52252.5 用origin做数据拟合,做出最后测得的强度对数与样品厚度的线性关系,直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吸收系数,拟合后的情况如下图: 所以/cm, 样品 编号12341+4厚度(cm)1.0101.4601.9982.4283.438计数 (60s/次)7052608155735149452370416362558250214484平均计数7046.56221.55577.550854503.5扣本底计数4101.53276.52632.521401558.5 所以/cm, 3、样品 编号12341+4厚度(cm)1.0201.4761.95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