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沙江路天桥论文汇报文件1研讨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人行天桥位于金沙江路与真北路路口,同时是中环线和地铁13号线交叉点。平面由一个椭圆构成,椭圆长轴约157m,短轴约105m,桥面宽6m,桥面曲线周长约383m。;管线搬迁;桥型设计过程;椭圆长轴约157m,
短轴约105m,;结构概况-典型剖面;结构概况-方案比选;结构概况-方案比选;结构概况-方案比选;结构概况-方案比选;结构概况-平面布置;结构概况-节点设计;结构概况-节点设计;结构概况-桥面概况;结构概况-桥面概况;结构概况-支座设计;结构概况-支座设计;结构概况-支座设计;;;1.场地情况
1)明、暗浜
2)障碍物及管线
3)软土分布情况:
软土主要由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细)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层号为3、3_3_0、3_4_0。其分布与赋存规律详见表。该软土层全场地分布,厚度较大,局部夹粉质粘土、粉细砂透镜体。层厚较大处软土下部(埋深大于20m)多稍???结成可塑状。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及土工试验报告,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成果见表
2.桩基设计参数推荐值表;根据上述的场地地质情况和桩型选择:天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方案,每个桥墩下设置一个承台,承台厚2000,埋深约4米。承台下布置11根钻孔灌注桩,承台和桩共同承担上部传来的水平、竖向力及弯矩。东南侧的基础由于受到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略微拉长,设置了13桩的承台。所有承台均不与周边建筑物连接。
天桥桩基拟采用桩顶扩径桩端后注浆灌注桩,工程桩桩顶绝对标高暂定+1.000,桩端绝对标高为-65.000,有效桩长为64米。桩顶标高以下20米范围内直径为1200,桩身其他范围直径为850, 采用桩端注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桩端承载特性。
桩持力层采用第⑨层灰色粉砂。;主墩承台平面图;计算荷载取值
;主要研究内容:
(1)根据人行天桥在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在1/150缩尺比的C类大气边界层模拟风场,通过电子压力扫描阀测量出刚体模型表面的平均压力及同步脉动压力,风向角在360o范围内,按15°的间隔。
(2)根据试验测得的风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给出用于结构设计的风荷载:24个风向角上各测点的平均风压系数、最大、最小风压系数以及重现期50年的风荷载值;用于围护结构设计的风荷载:24个风向角上各测点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最小阵风风压。
(3)利用试验已获得的结构表面脉动风压时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了结构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随机响应。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结构风荷载计算中的关键参数——风振系数μz。;上海长风人行天桥刚体模型图;ANG;ANG;组合1(225度)风荷载作用下构件应力图;本工程E1和E2地震调整系数Ci
1 抗震设计基本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水平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的类型为Ⅳ类,场地特征周期0.65s。
2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按照8度考虑。
3 抗震计算方法
本工程属于非规则桥梁,应进行多振型反应谱法以及线形或非线形时程计算方法,由于采用了桩基础,计算模型中用m法考虑了桩土共同作用。;振型1;2)时程分析法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设计采用3组地震加速度时程,并以反应谱为目标进行了拟合。;本工程温度作用计算采用两种工况,一是整体结构升降温各30度;二是考虑该天桥顶面有金属屋面板覆盖,底面有桥面板遮挡,只有侧面杆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故此温度场按照以下原则考虑:天桥顶面与天桥底面均升温30度,天桥侧面考虑升温50度。;1 现行规范对人行桥梁舒适度的规定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规范
我国在《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条规定:为避免共振,减少行人不舒适感,天桥上部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不应小于3Hz。
许多大跨度天桥往往不能满足我国规范规定的要求。国内规范采用频率限值法简单实用,但并不是与舒适度完全划等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2 国外规范
国外舒适度最早从1931年开始研究,近年来人行天桥的振动适用性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界的讨论热点之一。自2000年伦敦千禧桥振动问题出现后,2002年,第一次以人行天桥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Footbridge2002)在巴黎召开,行走激振力导致的振动问题成为会议的主题;2005年在威尼斯又一次召开了这一会议(Footbridge 2005),会议对有关人行天桥的最新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交流。
国外规范对于人行桥人致振动的分类有两种,从计算理论分类,有四种,分别是:强迫振动理论、自激振动理论、参数振动理论和随机振动理论;从行走激振力的方向分类,有三种,分别是:竖向激振力、水平横桥向和水平顺桥向。
国外规范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度的评价指标有三种,分别是:峰值加速度、均方根加速度和振动剂量VDV 。
目前涉及到人致振动的国外规范大致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