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张艳红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张艳红研讨

问题学生分析及教育对策;一、问题学生概述 ;含义; ①、问题学生是相对而言,不是一 成不变; ②、问题学生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并非一无是处; ③、只有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 ;二、问题学生分类 ;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三、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分析 ;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一)社会方面的原因;(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三)、家庭的原因; (1)只爱不管型。家长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对学习关心甚少。即使孩子在外边做了错事,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养成了孩子骄横不讲理,任性妄为,自我中心,为我独尊的??格。 ;(2)只管不爱型。父母教育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简单粗暴,缺少甚至没有说服教育,代之以打骂。孩子稍有差错,不是拳打脚踢,就是棍棒相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逐渐形成。与这种棍棒教育相伴的是训斥教育。孩子略有不顺意,便恶语相加,讽刺挖苦。或者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使孩子生厌,形成逆反心理。 ;(3)不爱不管型。所谓不爱不管其实就是撒手不管。孩子出了问题,听之任之,这对处于成长之中,缺乏基本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危险的,容易把孩子引向邪路。 ;2.父母文化背景;3.家庭结构;4.家庭经济背景;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四)自身原因;四、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的公式认为;行为主义理论对 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 转化的科学方法及策略;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值;学习动机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二)有助于我们找到科学的转化方式,方法及策略; 心理健康理论及其价值;(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五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六 问题学生教育的原则;;但是,随着一丝光亮的出现….;;七 问题学生教育方法; 2、典型示范法。通过展示典型人物或事件地教育价值或成长教训,从而实现对问题学生正面引导地一种方法。要在问题学生身边寻找各种正面典型,树立不同层次地榜样,这样使学生感到典型地可亲可信可学,从而找到改善自身行为地方向。要从媒体,校园生活大环境中寻找反面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警示教育,使学生从反面典型中找到自己地影子,从而认识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地危害。; 3、案例评析法。通过对性质,情节或结构上与问题学生地问题相近,相仿或相反地案例分析或评价,对问题学生实施诱导地一种方法。案例主要来源有:各种媒体资料;教师总结自身工作经验从而形成地书面案例;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故事。; 4 事例指导法。结合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发生地具体事例,通过对事例地起因、情景、情节、后果、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达成对个中问题的科学归因,进而指导问题学生找到科学的解决策略的一种方法。注意:事例应是客观存在的;事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对事例的关注要全面具体,分析要到位,归因要科学,评价要稳妥精当;教师要表明立场指明努力方向,并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策略。; 5 同伴互助法。有地 位、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成员形 成的学生同伴群体来影响。; 6 实践锻炼法。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展起来的。问题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他们自己带来丰富的心理体验,这无疑有助于良性心理及行为习惯的不断建构。; 7 心理辅导法。即通过谈心、咨询、讲座、测验等手段,辅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有师生谈心;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测验。; 8 角色扮演法。通过创设模拟情景或表演情景,让学生亲自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现问题发生的部分场景,情节及后果,从而真实地表露自己或角色地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充分地体验问题给自己,他人乃至群体环境所带来地不良影响。; 9 课堂渗透法。即针对问题学生教育和转化之需,根据各科课堂教学地基本内容及特点渗透相应地心理教育地一种方法。; 10 评价法。根据问题学生指向问题转化的行为表现,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个体努力、转化任务的落实情况及行为矫正、心理转化的效果,作出科学评定、积极评价的一种方法。; 11试误法。即通过鼓励问题学生在实际交往活动中的尝试错误,不断积累人际经验,从而实现良性人际互动的一种方法。; 12 正强化法。即学生一旦出现所要求的行为,立即进行强化(奖励),以提高该行为发生频率的方法。正强化技术包括代币制、赞扬或实物强化的应用、区别强化等,按照强化物的性质,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