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緒論圍棋與中國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rt1緒論圍棋與中國文化

PAGE 12 Part1 緒論:圍棋與中國文化 Chapter2 中國圍棋的源流 Section1 圍棋源頭 圍棋的起源,最古老也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堯舜所發明的。 相傳是戰國史官所撰的《世本?作篇》中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按:不過,此書為偽作的成份居多。〕 東晉張華《博物志》則說明發明圍棋的動機:「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另有相傳是夏桀的臣子烏曹創始之說。 始見《世本?作篇》「烏曹作博」的記載。 明清時以「博」為「弈」,故在許多書籍中有:「烏曹作賭博、圍棋」的解釋。 另有一種說法是戰國縱橫家、兵家所發明的說法。例如:唐代皮日休在《原弈》中認為:圍棋作為害、詐、爭、偽之物,絕不可能是作為賢聖主的堯舜所為,而是戰國縱橫家之流所造也。 若從詞源的角度考之,則前秦古籍中並無「圍棋」一詞,「圍棋」一詞始見於西漢。〔按:不過,這不代表西漢之前沒有圍棋,因為它可能以「弈」或「棋」之詞出現於典籍中。〕 劉安《淮南子》有「圍棋擊劍,亦皆自然」的說法。 許慎《說文解字》:「弈,圍棋也。」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按:但多為對圍棋的負面說法〕: 迄今所知關於圍棋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一段文字: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嘉許之。大叔文子曰:「……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可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定乎?必不免也……」 春秋後期的孔子在《論語?陽貨》也提到圍棋: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以矣哉。不有博弈者,為之猶賢乎已。 戰國中期的孟子也多次提到圍棋,不過他把「博弈好飲酒」列為世俗五不孝之一。 今人對圍棋起源的說法,大致有兩派: 「戰爭兵法說」:馬諍《圍棋起源於兵法》、周泗宗《圍棋萌芽的歷史邏輯和證據》、章必功《圍棋的哲學內涵》都持此說。 「八卦占卜說」:吳清源多次演講提到:圍棋最初並不是一種爭勝負的遊戲,而是占卦天文、易經的用具。其他如吳極《棋史弈理與無極象棋》、楊曉國《論陵川棋子山與圍棋起源》、徐潤東《圍棋紀事詩》等人亦持此說。 Section2 秦漢氣象 先秦時期,各階層人士多熱衷於博(賭博)、賽(賽馬、狗)、獵(弋獵)、鬥(鬥雞)等活動,並不特別注重圍棋,至多將之被歸類於「博」。 西漢一統,且漢武獨尊儒術。圍棋的「博」被視之為「失禮迷風」,而圍棋的競技性格又與儒家忠恕之道相違,故而圍棋亦不受重視。 東漢時才有了重大的轉變 東漢初班固作《弈旨》:「博行於世而弈獨絕」說明了圍棋被誤解的現象,從而肯定其正面價值:「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戰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 其後,李尤《圍棋銘》、黃憲《機論》、馬融《圍棋賦》,各自從游藝、哲學、兵法的角度闡釋圍棋。 隨著士大夫的提倡,圍棋逐漸流行,並影響三國時代的弈棋風氣。 Section3 魏晉流風 有關圍棋的許多別稱,都是出自魏晉時期,例如: 王坦之以圍棋為「坐隱」。 支遁稱圍棋為「手談」。 祖納以圍棋為「忘憂」。 三國時代承接東漢的圍棋風氣,且更流傳有許多圍棋的佳話: 「王粲覆局」典故,說的是建安七子中的王粲「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它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三國志?卷二十一》) 三國吳地棋風最盛,相傳有「HYPERLINK 古棋譜/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sgf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共43手(見於宋代李逸民編《忘憂清樂集》),為中國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棋譜。〔按:不過,三國時通行的圍棋為17道,此棋譜卻為19道,後人多以為是偽造。〕 孫策之後,孫權、孫皓均好棋,上行下效,致使東吳弈風日盛,以致太子孫和命大臣韋曜作《博弈論》以圖糾正世風。 及至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圍棋的第一個興盛期。梁朝沈約的《棋品序》中說:「漢魏名賢,高品間出。晉宋盛士,逸思爭流。」說明了兩晉、南北朝的圍棋盛況己超越了漢、魏。這與歷代帝王的喜好有直接的相關,例如「晉武帝詔王武子弈棋局」就是西晉第一個皇帝司馬炎與其臣子王濟的一局棋(見於宋代李逸民編《忘憂清樂集》)。 南北朝更是圍棋史上的重要時代,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圍棋州邑」的建立和「棋品制度」的確立。 「圍棋州邑」的設置,始於宋明帝。蕭子顯《南齊書?王諶傳》載:「明帝好圍棋,置圍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為圍棋州都大中正,諶與太子右率沈勃、尚書水剖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為小中正。」仿效當時的行政單位而設置,以利棋者的選舉與推荐、棋譜的收集與整理。顯見圍棋已經是官方機構。 「棋品制度」的創立,是南北朝的品第風氣下的產物。品第制度源自東漢班固《漢書?古今人表》中將歷史人物分為「九等之序」(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曹魏依此而創「九品中正制」。故而有南朝鍾嶸《詩品》、謝赫《畫品》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