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传送带问题;传送带的分类;;例1. 水平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⑴.求行李从A到B所用的时间.
;加速时间 ;⑵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难点与疑点:;【例2】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其以4m/s的速度向上运行,在传送带的底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AB间(B为顶端)长度为25 m.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对地面);
(2)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
(g=10m/s2);解: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 cos37°-mg sin37°=ma ① 得a=0.4m/s2 ②
加速至10m/s位移为x1=v2/2a=20m
接着做匀速运动,因此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3、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 m,传送带以v0=10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
为m=0.5 kg的物体,它与传
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求物体从A运动到B需要的时间.(sin37°=0.6,cos37°=0.8,取g=10 m/s2);解:过程一.物体放在传送带后,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时,由于μ<tanθ ,继续做加速运动.当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总结;总结
一、受力分析: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发生在V物与V传相同的时刻);二、运动分析;三、画图;
考点三、水平、变速传送带
【例4】(2006全国I)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μg
设经历时间t0,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v0=a0t0 v=at0
由于aa0,故vv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经历时间t,煤块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 ,有 v=at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s0=v02/2a+v0 (t-t0) s=v02/2a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s0
由以上各式得l=v02(a0-μg)/2μa0g;作业如图,光滑圆弧槽的末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一滑块从圆槽滑下,以v0=6m/s的速度滑上传送带,已知传送带长L=8m,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求下面三种情况下,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g=10m/s2) ;(3)设滑块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所用时间t1
则t1=(v-v0)/a=1s 这段时间运动的位移x1= v0t1+?at12 =5m
此后滑块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则
t2=(L-x1)/v=(8-5)/4s=0.75s
总时间t=t1+t2=1.75s;
同步练习
4. 如下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直线向右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其速率为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1v2,则v3=v1B.若v1v2,则v3=v2C.不管v2多大,总有v3=v2D.若v1=v2,才有v3=v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20801-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pdf VIP
-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ppt VIP
- 颅脑损伤查房课件.pptx VIP
-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定技术规范.pdf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2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借用营业执照开亚马逊协议书8篇.docx VIP
-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docx
- 目标八:强化医疗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完整率.pdf VIP
- 临床试验文献汇报.ppt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4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