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影响力;心理性欲理论----人格结构的形成;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 自我 ego 人格的执行者 有意识的,理智的 遵循现实性原则,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 自我既是本我的主人,又是本我的仆人。它延缓本我需要的满足,直到现实性的机会出现;又像仆人为主人服务那样,考虑各种灵活的行为方式,选择一个可行的计划来满足本我的基本需要 二级过程思维; 超我 superego 人格的法官,具有监督作用 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至善原则 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心理性欲理论--人格结构;心理性欲理论--发展阶段;口唇期(0-1) 肛门期(1-3) 前生殖器期/性器期(3-6)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 性别认同、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 潜伏期(6-11) 青春期(11.13-);恋父情结是指发生在3-6岁期间的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在这一时期逐渐认识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因而埋怨母亲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出现对父亲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的位置的愿望。 但同时,这种“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也引起她们严重的内心冲突和恐惧,小女孩会无意识地认为如果她坚持努力赢得父亲的全部爱,她会冒被母亲抛弃的危险。女性对失去爱的担心远远强于对生殖器损害的担心,它与男孩的阉割焦虑相似。 在正常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女孩将通过压抑这种情感、实现与母亲的一致性、拒绝对父亲的性愿望、以至最后与合适的男青年结婚来解决好她的恋父情结冲突。;性心理发展期;沿着躯体发育的心理发育阶段;简评 :贡献;简评:局限;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VS性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社会发展阶段VS性心理发展阶段;;自我同一感(自我同一性);玛西亚;同一性实现;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探索);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还代表着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动态的。 四种类型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有可能经历这四种状态。 四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弗洛伊德vs埃里克森;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 否认遗传 夸大环境与教育 3、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9个月的阿尔伯特;;;;;正性刺激物(正性强化物) 正强化 行为增加+;;;;观察学习(图示);;;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研究轨迹;理论源起;创新之处;主要贡献;;;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发展的因素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物理因素 指个体在与物体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 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等诸多方面 平衡 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它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补充: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遗传与环境的争论;;;;;(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精神分裂症、因材施教 相互渗透、相互转换 RH溶血病、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动态的作用 不同心理和行为、不同年龄阶段;;2、发展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连续发展模型(growth model);发展的阶段模型(stage model) ;分化—层次模型(differentiation-hierarchization model) ;汇聚模型(canalization and funnel model);人本主义模型(humanistic model); 心理活动也如其他事物一样,当某种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代替旧质而跃上优势地位,量变成为质变。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本质特征,并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一个积极地主动的探索者还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应当将儿童(人)看成一个主体,才会尊重儿童(人)的独特的各种心理特点,重视开发个体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的特征是不是相对而言是稳定的? 早期的行为是否可以预测以后的行为? 有的强调的是机体的变化和适应性 有的强调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一切取决于具体研究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个人特征或性格来指导还是由情境来指导? 极端的环境论者 VS 强调生物学因素及儿童内部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