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脂膜
7.1 脂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
7.2 脂肪酸是许多脂的成分
7.3 类花生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活性衍生物
7.4 三脂酰甘油是中性的,非极性脂
7.5 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7.6 鞘脂构成了生物膜中的第二类脂
7.7 类固醇构成了第三类膜脂
7.8 脂双层形成膜的基本结构
7.9 流动镶嵌模型描述了生物膜的特征;7.10 脂双层是动态结构
7.11 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膜蛋白
7.12 穿膜蛋白含有跨越脂双层的疏水区
7.13 某些膜蛋白可以快速地在脂双层中扩散
7.14 脂双层和细胞膜是有选择性的通透壁垒
7.15 跨膜转运系统对细胞是非常必要的
7.16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与脂囊泡形成有关
;7.1 脂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
脂常被定义为不溶于水的(或微溶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酸是通式为R-COOH的单羧酸。脂肪酸是三脂酰甘油
(脂肪和油)、甘油磷酯、???脂和蜡的组成成分。
前列腺素是来自于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的类激素化合物。
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虽然是结构上明显不同的两类脂,
但都是由5碳分子异戊二烯衍生来的。
含有磷酸基团的脂都归类于磷脂。
含有鞘氨醇和糖成分的脂称之鞘糖脂。;7.2 脂肪酸是许多脂的成分;在通常的命名中,常使用希腊字母标记碳原子,与羧基毗邻的碳被指定为?碳,其余的碳依次用?、?、?、?等字母表示。希腊字母?常用于特指离羧基最远的碳原子,无论烃链有多长,实际上就是代表脂肪酸的末端碳。; 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对脂肪酸的熔点影响很大。比较饱和脂肪酸月桂酸(12:0)、豆蔻酸(14:0)和软脂酸(16:0)的熔点,可以看出随着烃链长度的增加,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也随之增高。因为当烃链增加时,相邻烃链之间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也增强,所以融解时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去破坏这种相互作用。
比较硬脂酸(18:0)、油酸(18:1)和亚麻酸(18:3)的结构。含有双键的油酸和亚麻酸的烃链表现出明显的弯曲形状,这是因为围绕双键的旋转受到阻碍。这种弯曲妨碍了紧密接触和有序结晶的形成,因此减少了烃链内的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所以cis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硬脂酸(熔点70℃)呈固体状态,油酸(熔点13℃)和亚麻酸(熔点-17℃)则呈现出液体状态。;硬脂酸;7.3 类花生四烯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解热、镇痛、消肿和抗感染的药,其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属于类花生四烯酸一类的化合物。类花生四烯酸是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花生四烯酸)的加氧衍生物。前列腺素是含有一个环丙烷的类花生四烯酸。
类花生四烯酸参与很多生理过程,并且也可以引起一些潜在的病理反应。例如前列腺素E2可引起血管变窄,而血栓烷A2参与血块,或血栓的形成,白三烯D4是平滑肌收缩的调节分子,也会引起哮喘病中的支气管狭窄。;;7.4 三脂酰甘油是中性的、非极性脂
脂肪酸通常都是以中性脂三脂酰甘油形式贮存的。就象三脂酰甘油名称表示的那样,它是由3个脂酰基与甘油形成的酯。;7.5 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中最丰富的脂是甘油磷脂,这类脂都含有甘油骨架。最简单的甘油磷脂是磷脂酸,它是由两个在甘油-3-磷酸的C-1和C-2处成酯的脂酰基组成的。其他磷脂都是有磷脂酸衍生的。
下面表中给出了一些常见的甘油磷脂的结构。其中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 3种甘油磷脂是生物膜脂的最主要成员。
列在表中的甘油磷脂都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具有同样极性头部和不同脂酰基的一族化合物。例如已知人红细胞膜至少含有21种不同的磷脂酰胆碱,主要区别在甘油骨架的C-1和C-2处连接的脂酰基上。一般来说,饱和的脂肪酸在C-1成酯,而不饱和脂肪酸在C-2处成酯。;磷脂酸;一些常见的磷脂
他们都是在磷脂酸结构的基础上,一些取代基团与磷酸结合形成的磷脂酸衍生物。;磷脂酰 乙醇胺;亲水头部; 磷脂酶A1和A2 分别特异地催化甘油磷脂中C-1和C-2位置酯键的水解。蛇毒以及蜂毒是磷脂酶A2的最好来源。向血管注射蛇毒会导致威胁生命的溶血(红细胞膜的裂解)。磷脂酶C 催化甘油和磷酸之间酯键的水解,释放出二脂酰甘油,磷脂酶D 催化甘油磷脂水解生成磷脂酸。;磷脂酰肌醇(PI)是极性更强的脂的前体,这种脂是通过在肌醇环上再接上磷酸基团后形成的。这类衍生物包括磷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堂用餐协议书范本(2025版).docx VIP
- 中建八局《质量标准化系列做法(主体结构工程)》2022年.pptx VIP
- TD_T 1021-20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pdf VIP
- 粤人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view1 Reading and writing 课件.pptx VIP
- 离散数学崔艳荣习题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会与他人交往 (2).pptx VIP
- 《水力发电》课件.pptx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pdf VIP
- 新风系统入门培训资料.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