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探测第三章: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详解.ppt

大气探测第三章: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探测学;第三章 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 3.1 能见度的观测;1.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在气象上,它可以用来了解大气稳定度,判别气团属性。 在环保方面,它能反映出大气污染的一些基本状况。 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它是保证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2.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大气透明程度(主要影响因子) 空气中所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小质点能削弱通过空气层光线的能量。大气及其所含杂质对光线能量的散射、吸收、反射是决定大气透明度的基本因素。 悬浮质粒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目标物的能见距离越小。 ;目标物和背景的属性(亮度对比 K) 目标物能见与否,不仅取决于本身亮度,更主要是取决于它同背景的亮度差异,暗物在亮的背景衬托下清晰可见,反之亦然。 表示这种差异的指标是亮度的对比值K: K=(B0-B)/B0 或 K=(B-B0)/B K=1 目标最清晰 K=0 目标不能见;观测者的视觉性能(对比视感阈ε) 当K=0时,无法辨别目标物。但由于人眼视觉性能,等不到K=0而是当K小到某一数值ε后,人眼对亮度对比就已经感觉不到。 把人眼开始不能从背景上再感觉到目标物的亮度对比的最小值称“对比视感阈”,用ε表示。 当Kε时,目标物可见; 当Kε时,目标物不可见; 当K=ε时,目标物若隐若现,为临界状态。 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观测者的视力,观测时的光照条件和目标物视角的大小。; 人工观测能见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见度。 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白天能见度: 是指视力正常(对比视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夜间能见度: ⑴ 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⑵ 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距离。;目标物的选择 在气象站四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选择若干固定能见度目标物。 ① 颜色应当越深越好,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 ② 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能远一些。 ③ 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④ 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6°。;目标物分布图的测绘;人工观测 能见度观测必须选择在视野开阔,能看到所有目标物的固定地点。 根据“能见”的最远目标物和“不能见”的最近目标物,从而判定当时的能见距离。 如观测到某方向、某一目标物刚好能见,而再远一些的目标物就不能见时,刚好能见的目标物的距离就是该方向的能见距离。 ;如某一目标物轮廓清晰,但没有更远的或看不到更远的目标物时,可参考下述几点酌情判定: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如村庄的单个树木、远处房屋的门窗等)清晰可辨时,能见度通常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五倍以上; ⑵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时,能见度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二倍半到五倍; ⑶ 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能见度可定为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但不应超过二倍半。 应考虑目标物的大小,背景颜色,以及当时的光照等情况。;灯光目标物的选择 有条件地方,均应在各个方向选择一些固定的目标灯或专门设置的目标灯作为观测能见度的依据。但应注意: ⑴ 应选择孤立的点光源作为目标灯; ⑵ 灯光强度应固定不变; ⑶ 应是不带颜色、没有灯罩的白色光源; ⑷ 应位于开阔地带,不受地方性烟雾的影响。;人工观测 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5—15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观测。 根据最远目标灯能见与否确定能见距离。 ;无条件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 根据天黑前能见度的实况和变化趋势,结合观测时天气现象、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实践经验加以判定。 月光较明亮时,可根据目标物的能见与否来判定: 只要能隐约地分辨出比较高大的目标物的轮廓,该目标物距离就可定为能见距离; 如能清楚分辨时,能见距离可定为大于该目标物的距离。 ;气象光学视程: 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途长度,用来表示大气透明度。(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 用于测量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可分为以下两类: (1)用于测量水平空气柱的消光系数或透射因数。光的衰减是由沿光束路径上的微粒散射和吸收造成的。 (2)用于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在自然雾中,吸收通常可忽略,散射系数可视作与消光系数相同。 ;透射式能见度仪 工作原理:设置一人工光源,在一定距离外检测光源衰减程度,计算其大气衰减系数(即消光系数)即可换算出能见距离。;适用范围: 仅用于一些对能见度测量要求较高的测站,如机场;或是做为散射仪的检定标准。;优点: 采样体积大,测量精度高,是标准仪器,可做检定标准。 缺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