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盘点与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年地理高考试卷盘点与分析;试卷题型结构稳定,考点分布合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大致相当,与2011年相比,整卷难度有所下降,符合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精神和减负要求。;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 A. 21.5°至68.5 ° B. 11.5°至68.5°?? C. 21.5°至78.5 ° D. 11.5°至45°;2.关注社会生活,顺应课改要求;第37题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加快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10分) ;37. (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突出主干知识,考核地理能力;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为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4.运用新颖材料,考查学习能力   试题中出现新的概念、原理、规律等,以考查学生当场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如非选择题第37题第(1)小题,要求考生当场学习海油陆采的相关材料,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37. (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5.重视区域比较,强调分析方法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中对于区域的比较分析尤其突出。如非选择题第36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比较澳大利亚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第37题第(3)小题,要求考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区域对比和分析。;36.(30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10分)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10分) ; 第(3)题考查水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以及获取图上有效信息及阐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图中可以看出,②地和③地都有自流井盆地,故地下水资源丰富。不同点在于,②和③两地地表环境差异较大,②地沙漠广布,河流稀少,蒸发旺盛,故地表水缺乏。③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所以地表水较②地丰富。很多同学在回答时在回答两者降水的异同.把降水与水资源混为一谈.狭义的水资源是人类目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按空间分有地表水和地下水.;37.(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分);37. (26分)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6.(30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10分)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 (赤道低压) 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3-4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时的《村行》。 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簌”中的“万壑”指的遍布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