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路基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三 章 路 面 基 层;基层的种类;;第一节 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的类型与强度形成机理;一、半刚性基层的主要形式;二、半刚性材料的特点;三、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形成原理;1 石灰稳定类材料强度形成原理;离子交换;结晶作用;碳酸化反应;火山灰反应;影响石灰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土质;石灰土的强度随土的pH值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土中溶液的碱性较大时,有利于土中硅铝矿物等的解离,从而促进石灰与土之间的火山灰反应及其他化学反应的进行。 石灰土强度有随土中CaCO3含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是CaCO3是一种难溶盐,具有一定的胶结性,可使土的粘聚力得以提高。 土中的某些盐分及腐殖质对石灰土有不良影响,因为有机质一般呈酸性,使土的pH值降低。 ;;(2)、石灰的质量与剂量;但应注意,用磨细生石灰稳定土时,成型时间对其使用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成形过早,会因产生的水化热过多使土体胀松;成形过晚,则水化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亦会影响其效果。 一般磨细生石灰与土拌均后闷解约3h成形,可取得最佳效果。石灰剂量是按消石灰占干土重的百分率计。石灰剂量较低时(小于3%~4%),石灰主要起稳定作用,使土的塑性、膨胀性、吸水量降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随着石灰剂量的增加,石灰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但当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过多的石灰在空隙中以自由灰存在,将导致石灰土的强度下降。;石灰土的最佳剂量随土质不同而异,土的分散度越高则最佳剂量越大。最佳石灰剂量也与养生龄期有关,在28d内,最佳石灰剂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28d后基本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时间短参与反应的石灰数量少,多余的石灰以“自由”状态存在,对强度不利。 随着龄期的增长,参与反应的石灰逐渐增多,所需的石灰数量也相应增多,而28d后,反应逐渐缓慢,最佳石灰剂量也就趋于稳定。 ;(3)、养生条件与龄期;2 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形成原理 ;水泥矿物与土中的水分发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Сa(OH)2并形成其他水化物。 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有的自行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则与土相互作用,其作用形成有: 离子交换及团粒化作用 硬凝反应 碳酸化作用。;离子交换;硬凝反应;2 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形成原理;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水泥稳定碎石;一、明确几个基本概念;一、明确几个基本概念;二、概述;三、问题;1、裂缝产生原因分析;1.2 温缩裂缝;1.3 反射裂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反射裂缝产生和扩展的机理分析;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温度引起的疲劳;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交通荷载引起的疲劳; 裂缝增长 温度增减率使路面收缩更大;沥青罩面层中应力影响线;影响因素;反射裂缝的扩展;P;四、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四、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采用的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组成设计;2、拌和厂的组织管理;2、拌和厂的组织管理;2、拌和厂的组织管理;3、施工现场控制;3、施工现场控制;4.养护管理;4.养护管理;5.工程质量检测;5.工程质量检测;小结;小结;五、裂缝的处理;裂缝的处理;六、在设计上解决半刚性基层裂缝的方法;在设计上解决半刚性基层裂缝的方法;7、掺粉煤灰;从图中可以看出,7d龄期时混合料A、B均开始形成了网状结构,但A的空隙比较明显,而B中的粉煤灰颗粒在集料骨架中起填隙作用,比较密实。A中有大量的未被水化C3S核,呈絮凝状,其他水化产物很少。B中粉煤灰表面基本无水化物,粉煤灰颗粒还未被水化,此时粉煤灰对强度基本没有影响。 ;14d龄期时,A中出现纤维状水化硅酸钙C S H晶体、板块状的Ca(OH)2晶体及六角板状的水化铝酸钙C4AH13晶体;B中部分粉煤灰开始水解,表面变得较为模糊。由于粉煤灰火山灰效应,促进水泥水化,混合料B中C S H、C A H棒状晶体明显比A中要多。  ;28d龄期时,图3可以看出,混合料A中水泥水化,C S H、C A H棒状晶体大量增多,产生大量网状结构,强度形成;从图7看出混合料B中粉煤灰水泥间界面联结状况和C S H、C A H棒状晶体,由于粉煤灰火山灰效应,进一步促进水泥水化,产生了大量的水化凝胶,提高了强度,但是还存在孔隙,所以强度提高并不十分明显。  ;60d龄期时,混合料A中产生大量网状结构,水泥水化的胶结体已形成一个整体,但与28d龄期时变化不很明显;而B中粉煤灰颗粒三大效应明显,并产生大量凝胶和晶体,使混合料孔隙变小,水泥粉煤灰间的界面联结紧密,这些相互交错嵌挤的水化凝胶及晶体增强了水化水泥粉煤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