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武汉——王者归来
大武汉——王者归来
周志广
【摘??要】?30年代的商贸大武汉和70年代的工业大武汉,奠定了大武汉的品牌地位。从改革开放至今,武汉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地位的重要性不断下降。本文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背景和武汉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武汉衰落的原因,并对武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大武汉???政策边缘化??出口型经济???复兴一、近代史上的武汉?? 武昌汉阳早在东汉年间开始筑城,至今有近两千年历史,而汉口在明朝时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与朱仙佛山景德镇并称四大名镇.汉口繁荣之壮,清代有诗形容,“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到了近代,汉口开埠.?1850年-1911年,兼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的武汉开始了崛起。 由于当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缺失,武汉是内陆各省唯一的出海口,“九省通衢,得水居中”。《湖广总志》记载:地当江汉交汇之区,顺江东下可通皖赣吴越,循大江而南可越洞庭、入沅湘以通两广云贵,有西上荆宜而入三峡,可通巴蜀以上溯金沙江。至于逆汉水而西径安陆、襄阳、郧阳诸府综贯全鄂以抵汉中,又沿汉水之支流白河、丹江二水以至宛洛,可谓九省之会也。 近代开始,鉴于外贸格局由粤转沪,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武汉的区位优势得到加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这样叙述:“武汉……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 1896年光绪皇帝敕谕兴修北京至汉口的铁路,汉口至广州铁路也是拟议,两条铁路贯通沿线各省矿产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若再把清政府在汉口下游江边兴建大型船坞和货栈,以便大型海轮停靠的计划联系起来看,这种通过铁路与航运联网启动内外贸,使得武汉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彰显出世界性的意义来。 城市和国家的跃进总是发端于个人,武汉在近代的崛起也是如此。1889年—1907年间,张之洞以他的睿智、胆识和人格魅力集聚出了武汉崛起的人和,启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列车。 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兴建了亚洲第一家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第一家枪炮厂和第一家棉纱厂,并修筑了贯穿中国南北的第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京汉铁路,再加上后来修建的粤汉铁路,武汉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天元”之位于是确立。 1895-1913年,在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中,武汉排名第二,创办资本额亦位居第二。二十世纪初,汉口已成为全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有数据记录:1886-1911武汉已有近代工厂100多家,17个国家在汉设立银行,学校,教会,金融机构更是数不胜数.1911-1936汉口港对外贸易仅次于上海.武汉港年通往船舶134701次,吞吐量达2000万吨.1884年,汉口电报局成立.1897年汉口邮政局成立.1900年,武汉开通市内电话.武汉一跃成为晚清洋务重镇,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对外贸易大港。武汉已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东方大都会.?20世纪初上海和武汉的汉口曾经进入过世界十大都市。 此时的武汉已被学者艳称为“东方芝加哥”(芝加哥当时是世界第二大城市)。大武汉品牌由此确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汉城市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结束了。1925年中国开始设市制度,1927年设立汉口特别市(直辖市),后设武昌市.?解放后,三镇合并至今.1954年武汉改为省辖市,划入湖北省。 武汉的第一次复兴自新中国成立时始,而毛泽东对这座城市的偏好更是极大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过程。 “一五”期间,根据工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国家重点建设由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随着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以及武汉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的开建,武汉成为“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了京汉、粤汉铁路,大大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在运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由水运时代跨进铁路时代。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造了“武钢”、“武船”、“武重”、“武锅”等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品牌,而1965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对国民经济布局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武汉的工业地位。武汉成为中国第四大工业城市. 30年代的商贸大武汉和70年代的工业大武汉,奠定了大武汉品牌。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武汉?? 1984年,武汉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92年中央再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了.?在1985年以前,武汉市绝大部分经济指标都超过广州,?1983年广州经济年鉴提到广州仅次于沪京津汉.再加上武汉科技教育方面的实力,武汉稳居第四.?1986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还在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单论GDP,到了2002年,武汉的GDP已经在十名之外,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储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只相当于广州的1/2、1/3、1/3和1/2,甚至被苏州无锡杭州青岛宁波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