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5.doc

学习目标: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点、难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学习《水调歌头》 (一)补充注释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把:持,握。 宫阙:宫殿。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不胜:承受不了。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绮:念qǐ   把酒:端起酒杯。 (二)介绍词作者及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苏轼时年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把握字词读音,注意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 3、提出疑问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4、赏析 (1)总体感悟 词前小序(也可视为词题)说明作词的由来,高度概括了作者在这个中秋之夜里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 上阕写“欢饮赏月”时生发的奇想。为了解除自身的寂寞,作者在中秋把酒赏月时一边举着酒杯,一边询问青天,想象着“天上宫阙”这一夜的情景,并忽发“升天”奇想,但他想到月宫的高寒,想到在凄清的月宫中起舞也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又感到天上又怎么能比得上人世间生活的温馨美好呢!“何似在人间”一句饱含着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 下阙写“无眠”时的思亲之情,并生发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当月儿转到朱阁的这一面,低低的照着绮户时,作者已经在“无眠”中几乎度过了一整夜,月圆而亲人不能团聚在一起,他望月而生的离愁别绪显得更浓了。然而他能宽尉自己:不能怨恨月亮总是在我远离亲人、思念亲人的时候露出圆脸,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圆满的,还是面对现实,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平安的祝福,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豪爽旷达之情。 (2)欣赏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满。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情景交融      上阕:月下饮酒——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对月怀人——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第二课时 一、学习《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的: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领悟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步骤: (一)补充注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qī):鸟停在树上。 (二)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整体把握)诗歌。 1、快速默读一遍,然后凭借自己对此诗的初步理解,尽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 2、师生活动,感受诗中的意境 再读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