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饶着原子核运动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运动的含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机械运动;;; 有人说,世界
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
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
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
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
此话错在哪里?;4、静止的含义;; 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周杰伦;◎;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芝诺的“飞矢不动”;坐地日行八万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思考与理解;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的运动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2、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反映的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
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
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主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5.毕而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6.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问: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没发现之前存不存在?
价值规律在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之前存不存在?;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看到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直接感知(或感觉)到了;现象;; 守株待兔;1、守株待兔;2004年印度洋海啸;;鸿雁出塞北
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
春日复北翔;原始社会;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保 持 百 分 数;太阳系模式图;;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
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
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
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
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达公斤重。这是因
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
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
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 “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规则。但在文革中,某些红卫兵打着“否定一切”的口号,把它改成“绿灯停”。结果一段时间内,交通事故增加。后来周恩来找到光学专家了解这一规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混合而成。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红光的频率低,波长长,绿光的频率高,波长短,绿光在传播时,损失的能量就比红光多,因而,驾驶员在大雾烟尘中行驶时,在相同的距离内首先看见红光,这样可以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例如:;世界是物质的;小结:; 1.“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
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1、什么是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