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PLC、DCS、FCS概论
PLC、FCS 与 DCS;PLC的基本原理;PLC的基本原理;二、PLC的组成; 存储器
可编程控制器中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和工作数据。 ;输入接口类型:;输入接口电路:采用光电耦合器,防止强电干扰。;模拟量输入;输出三种形式:继电器 -- 低速大功率
可控硅 -- 高速大功率
晶体管 -- 高速小功率;继电器; 编程设备;掌上电脑编程器 ;三、PLC控制的原理;三、PLC控制的原理;;;~;四、PLC运行机制-扫描原理;梯形图编程(LD)
指令列表编程(IL)
顺序功能图编程(SFC)
逻辑功能图
高级语言;小型机:整体式。有接口可扩展。 ;图例:欧姆龙;图例: 西门子S7-200;电源模块;模块式结构PLC的结构;图例: 西门子S7-300;图例: 西门子S7-400;欧洲: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AEG及法国的TI公司
美国:A-B(Allen-Bradly)(其产品约占美国PLC市场50%的份额。
)、GE(General Electric)、莫迪康(MODICON)公司、德州仪器(T1)公司、 歌德(Gould)公司、西屋公司
日本: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欧姆龙(OMRON)、 FUJI (日本主要发展中小型PLC,在世界小型PLC市场上, 日本产品约占有70%的份额。在中国,OMRON产品的销量居首位。)
目前国内市场还有韩国、台湾等PLC产品;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系列化的国产PLC,其价格相对低廉,性价比较高。;八、PLC现状与发展;1、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多数PLC品牌拥有与之相应的开发平台和组态软件,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为用户的开发和维护降低了成本,使更易形成人机友好的控制系统,目前,PLC+网络+IPC+CRT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2、网络通讯能力大大加强
PLC厂家在原来CPU模板上提供物理层RS232/422/485接口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各种通讯接口,而且提供完整的通讯网络。近来,现场总线技术及以太网技术也同步发展。。
3、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大大发展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形成了现场总线标准。
2)IEC制订了基于Windows的编程语言标准,它规定了指令表(IL)、梯形图(LD)、顺序功能图(SFC)、功能块图(FBD)、结构化文本(ST)五种编程语言。;3)OPC基金会推出了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标准,这进一步增强了软硬件的互操作性,通过OPC一致性测试的产品,可以实现方便的和无缝隙数据交换。OPC与现场总线技术的结合,是未来控制系统向FCS技术发展的趋势。
4、PLC的网络能力、模拟量处理能力、运算速度、内存、复杂运算能力均大大增强,不再局限于逻辑控制的应用,而越来越应用于过程控制方面。
PLC在相当多的应用取代了昂贵的DCS,从而使原来PLC(顺序控制)+DCS(过程控制)的模式变成PLC+IPC模式。
5、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对PLC有重要影响。
6、PLC的新进展—软PLC;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概念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传统DCS 的结构示意图 FCS的结构示意图;3.由DCS扩充而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数字通信网络 ——特点2
现场底层的变送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均用数字信号;
中/上层的控制器、监控/监视计算机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均用数字信号;
各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均用数字信号。
传统的DCS的通信网络介于操作站与控制站之间,而现场仪表与控制站中的输入/输出单元之间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模拟信号传输。 ;开放互连网络——特点3
现场总线标准、协议/规范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商都必须遵守;
现场总线网络是开放的,既可实现同层网络互连,也可实现不同层网络互连,而不管其制造商是哪一家;
用户可共享网络资源。 ;现场设备互连网络——特点4
用一根通信线直接互连N个现场设备,从而构成了现场设备的互连网络。 ;结构与功能高度分散的系统——特点5
现场总线的系统结构具有高度分散性;
现场总线的系统功能实现了高度分散,现场设备由分散的功能模块构成。
现场总线废弃了DCS的控制站及其输入/输出单元,从根本上改变了DC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控制系统体系,通过将控制功能高度分散到现场设备这一途径,实现了彻底分散控制。 ;互操作性与互换性网络——特点6
互操作性:不同厂商的现场设备可以互连,互相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并可统一组态;
互换性:不同厂商的性能类似的现场设备可以互相替换。
现场总线中现场设备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春九年级物理全册19走进信息时代单元清沪科版概论.ppt
- 2016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历史总复习第18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概论.ppt
- 2016版高中物理613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新人教版选修32概论.ppt
- 2016民宿设计环境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概论.pptx
- 2016版高中物理615实验:传感器的应用新人教版选修32概论.ppt
- 2016物理电学专题概论.ppt
- 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培训~第八章:教育评价概论.ppt
- 2016第十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足球比赛规则概论.ppt
- 2016英语备考阅读填空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概论.ppt
- 2016研究考情有效复习(广州)陈信余概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