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二节儿科病证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第二节儿科病证 ;1、生理特点 生长蓬勃、发育迅速,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病理 发病容易、变化迅速、 脏气清灵、易于康复; 二、 惊风 Infantile Convulsion;惊风为小儿常见的一种危重症。 病因:外感及内伤。 临床特征:高热、抽搐、昏迷为主。 1~5岁多见。 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 护理原则 急惊风清热豁痰、息风镇惊 慢惊凤 补虚治本止痉;病情观察; 外感风邪、温邪及疫疠之气,由表入里,郁积化热、化火,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故高热、抽搐、昏迷;下趋大肠,内陷心肝,神明被扰,故痢下秽臭;或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伤及心肝,遂致惊风。; 须辨表热、里热:通常昏迷、抽搐发作时间短为表热,反之为里热。辨痰热、痰火、痰浊: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狂躁谵语,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神。辨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内风病在心肝。临床上常见风热上扰、热毒内燔、湿热疫毒证。 ;[证 候] 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烦躁 惊 厥,神昏,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 [治 法]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方 药] 银翘散加减。 ;护理措施 1、汤药不宜久煎。温服,服药后稍保暖微出汗。加强观察。 2、室温适宜凉爽,避免汗出当风。 3、先止惊隋后给氧。 [针灸治疗] 可选取人中、合谷、涌泉,高热取大椎、曲池、十宣穴。 ;[证 候] 受惊恐持续发作,甚至抽搐、 大 便异常脉数、指纹紫滞。 [治 法] 镇静安神,平肝熄风 [方 药] 琥珀报龙丸 ;护理措施: 1、汤药温服,口服困难者可中药保留灌肠。 2、室内凉爽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3、饮食清淡流质,禁忌辛辣肥甘厚腻食品 4、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不看惊恐图画、电视。;[证 候] 持续壮热,频繁抽搐,头痛烦 躁不宁,昏迷, 便黄臭粘腻夹脓 血,舌红,苔黄腻,脉数指纹青紫。 [治 法] 清热化痰,解毒熄风。 [方 药] 黄连解毒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取人中、合谷、太冲、阳陵泉、天枢、上巨虚穴。用泻法。 ;护理方法 1、汤药在惊厥停止后凉服,少量多次,不宜强 罐。必要时鼻饲。 2、室温凉爽,必要时实行隔离。 3、选用绿豆、黄瓜等保持大便通畅。 4、昏迷者做好皮肤护理及发作时防止伤害 ; 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昏迷、瘫痪为主症,病位在肝脾肾,预后不佳。 ; 多系暴吐腹泻,脾胃受伤,津液亏损,土虚木旺化风;或急惊风反复发作;或热病伤及阴血,虚风内动;或风邪入络;或先天不足,肾虚火旺化风,皆可引起慢惊风。 ; 须辨寒热虚实:面色苍白,神疲嗜睡,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者为虚寒;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为虚热;肢体振颤,活动不利为血虚。辨脏腑:须辨病在肝、在脾、在肾。临床上常见脾虚肝旺、阴虚风动证。 ;[证 候] 面黄神疲,四肢不温,便稀 如水,阵阵抽搐,舌淡,苔白腻, 脉沉弱。 [治 法]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护理措施] 1、汤药热服 2、居室温暖防止受寒。 3、食用健脾温阳,易消化,禁忌生冷瓜果、 煎炸。可选用桂圆、羊肉、山药 4、观察排便量次数、性质,做好臀部护理;[证 候] 虚烦疲惫,肢体痉挛或强直,面 色潮红,虚烦低热消瘦,便干, 舌绛无苔少津,脉细数 [治 法]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方 药] 大定风珠加减。 ;[护理措施] 1、本方滋养肝肾。药宜温服或凉服,少量多次 2、病室宜凉爽。 3、食用易消化及滋阴养血食物,银耳汤、猪肝汤。 4、肢体强直痉挛可进行按摩。口干便秘多饮水,选用麦冬,生地煎茶饮用。;健康教育; 三、 疳积 Malnutritional Stagnation;疳,干也,指形体羸瘦,肌肤干瘪,发枯面黄,中医称为疳证。 积者,滞也,指乳食停积,滞而不通,脾胃受损,中医称食积或积滞。 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故两者合并讨论,称为疳积。 本病易发生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西医学的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 小儿脾常不足,导致食积中焦,滞而不化,损伤脾胃,气血生化无源,渐致形体羸瘦,虚弱干瘪而成疳;疳证患儿脾胃虚弱,受纳运化无力,又易致积,日久疳积共存为病。又如久病失调,或慢性腹泻,导致脾胃虚损,津液内亏,气血不足,形骸失养,亦终成疳积。;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