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讲授纳米微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碳纳米管
重点内容:
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
物理特性:热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表面活性及敏感特性,光催化性能,力学性能
富勒烯、碳纳米管的发现,性质及应用
难点内容:物理特性;2.1.1 纳米材料的分类;空间三维尺度都在纳米尺度(1~100nm)范围内,即纳米颗粒。;2.一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棒、纳米带和纳米线
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在两维方向上为纳米尺度,长度比上述两维方向上的尺度大很多,甚至为宏观量的新型纳米材料。
纳米棒、纳米管、纳米线、纳米带同轴纳米电缆
;纳米棒:纵横比(长度与直径的比率)小,截面为圆形。一般小于20。
纳米线:纵横比大,截面为圆形。
纳米带其截面为长方形。
半导体和金属纳米线通常称为量子线。
同轴纳米电缆:芯部为半导体或导体的纳米线,外包异质纳米壳体(半导体或导体),外部的壳体和芯部线是同轴的。;;;;;;3. 二维纳米材料;4. 体相纳米材料(由纳米材料组装而成);4. 体相纳米材料(由纳米材料组装而成);5. 纳米孔材料(孔径为纳米级)
MCM-41; SBA-16;
Nanoporous silicon;
Activated carbons;6, 9, 20, 26 nm;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和纳米高分子。;2.1.2;2.1.2;纳米光电子材料(举例);纳米医用材料(举例);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举例);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
第一、这种材料至少有一个方向是在纳米的数量级上。
比如说纳米尺度的颗粒,或者是分子膜的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尺寸
第二、由于量子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等,使材料在物理和化学上表现出奇异现象。
比如物体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性能;§2.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2.2.1 热学性能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尺寸在纳米数量级的多晶体材料,具有很高比例的内界面(包括晶界、相界、畴界等)。
由于界面原子的振动焓、熵和组态焓、熵明显不同于点阵原子,使纳米材料表现出一系列与普通多晶体材料明显不同的热学特性,如比热容升高、热膨胀系数增大、熔点降低等。
纳米材料的这些热学性质与其晶粒尺寸直接相关。 ;纳米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
对于一个给定的材料来说,熔点是指固态和液态间的转变温度。
当高于此温度时,固体的晶体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液相中不规则的原子排列。
1954年,M. Takagi首次发现纳米粒子的熔点低于其相应块体材料的熔点。
从那时起,不同的实验也证实了不同的纳米晶都具有这种效应。;(1)熔点和开始烧结温度比常规粉体的低得多。
大块铅的熔点327 ℃ ,20 nm 纳米Pb 39 ℃.
纳米铜(40 nm)的熔点,由1053℃(体相)变为750℃。
块状金熔点 1064 ℃,10 nm时1037 ℃;2 nm时,327 ℃;
银块熔点,960 ℃;纳米银(2-3 nm),低于100 ℃。
用于低温焊接(焊接塑料部件)。;Wronski计算出Au微粒的粒径与熔点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看出,超细颗粒的熔点随着粒径的减小而下降。当粒径小于10 nm时,熔点急剧下降。其中3nm左右的金微粒子的熔点只有其块体材料熔点的一半。;
熔点下降的原因:
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为原子运动提供动力),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超细颗粒的熔点下降,对粉末冶金工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如,金属的纳米颗粒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颗粒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都是因为这些纳米颗粒的表面活性高的原因。;§2.2.2 光学性能
(1)宽频带强吸收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除吸收外,还有散射作用,微粒对光波的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天空成蓝色。;F-117A战斗机和B-2轰炸机;谁惹祸了?;(2)蓝移和红移现象
A 蓝移
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长方向。
例如:
纳米SiC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814 cm-1和794 cm-1。蓝移了20 cm-1。
纳米Si3N4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949 cm-1和935 cm-1,蓝移了14 cm-1。;由图看出,随着微粒尺寸的变小而有明显的蓝移。;纳米微粒吸收带“蓝移”的解释:
一、量子尺寸效应
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Ball等对这种蓝移现象给出了普适性的解释:已被电子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