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回顾
人类历史上六大经济危机回顾
-经济危机专题之一:“郁金香狂热”与“南海泡沫”
?乃枫
原载于《城市杂志》周刊
?金融专家指出,继各种各样的经济泡沫一个一个破裂,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大恐慌正形成。更为令人预感不详的是,这一次的大恐慌较前几次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更为广大和沉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六大经济危机,难道第七次正在酝酿中?
据专家统计,人类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六次堪称毁灭性灾难的经济危机,它们是: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Tulpenmanie,荷兰文)、1720年的“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1837年的“恐慌”(The Panic of 1837)、1907年的“银行危机”(The Bank Panic of 1907)、1929年的“大崩溃”(The 1929 Crisis)以及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 of 1987)。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吟诵这首“诗”有两个作用,一是警示今人,不要重犯前人的错误,二是从历史中找出今天的影子。正像哪位不知名的哲人说过的那样,“历史是现实的影子”。
本文拟分四次简要介绍这六次经济危机,以借眼下经济形势之便丰富一下我们的历史记忆,同时,看我们今天的人和事与之可有相似之处。
?第一次危机:
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
所谓“郁金香狂热”,发生在荷兰,顾名思义,是由观赏花卉郁金香引发的一场狂热。关于起因,有人认为系民众的贪婪和疯狂所至,也有人认为乃市场机制使然。
十七世纪初叶,荷兰北部七州摆脱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独立。此间,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香料生意,再加上当时的中欧身处三十年战争阴霾的笼罩之下,商业活动多只集中于阿姆斯特丹。同时,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经营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荷兰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经济大国。
1593年,植物学家查尔斯?库希乌斯(Charles de lécluse)把多种郁金香球根带到莱顿大学研究栽培,从那时起,郁金香开始传入荷兰,并迅速掀起了一场一发难收的“郁金香热”。由于郁金香是一种难以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植物,因此造成了“郁金香狂热”中的缺货状态,而缺货状态又使价格再度升高。于是,“郁金香狂热潮”正式爆发。
“郁金香狂热潮”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需不平衡的高价飞涨阶段,比如,一棵价值3,000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总共八头猪、四头公牛、两吨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製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甚至有人宁可用一幢豪宅来换一株郁金香,足见其价值不菲。即便单色品种其价格也要1,000荷兰盾以上;第二阶段是投机者携钜资进入市场,将郁金香作为投资媒介炒成泡沫,并进一步吹大,趁机赚取了大量钜额利润;在泡沫吹大的同时,它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不久,缺乏资本但一心想要赚钱的平民便也跟著卷入,这就进入了它的第三阶段。而到了第三阶段后期,泡沫迅速破裂,价格一落千丈,市场紧跟著陷入一片混乱。
在此后的将近二百年中,关于“郁金香泡沫经济”的相关著作除了大仲马的《黑色郁金香》(The Black Tulip)以及现存的几副绘画作品之外,几乎没有历史学或者经济学观点上的专著问世。直到1841年,苏格兰人查尔斯?麦凯(Charles Mackay)才将它写成的第一本经济学专著,书名为《异常流行的群体幻象回忆录》(Memoirs of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该书后来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十大投资经典之一。根据作者的观点,“郁金香的泡沫化”是一场“大众的集体幻觉引发的金融疯狂”。如今广泛使用的“泡沫化”一词,即始于此。
?第二次危机:
1720年的“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发生在英国。1711年,为实施向南美洲地区进行贸易扩张的经济战略,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即“南海公司”。该公司号称拥有1,170万英磅的英国国家债券而成为英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不堪重负的英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
“南海公司”实际上是英国的一个特许贸易公司,具有在“南海”贸易的特许权,属垄断经营性质。所谓“南海”就是现在的拉丁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南海公司”拿到这样的特许之后就开始大量造势,谎称这一地区发现了金、银、香料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
很快,人们相信了“南海公司”的宣传,“天上可以掉馅饼”一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