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矿尘防治 目 录;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主 要 内 容;一、矿尘分类; 浮尘和落尘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浮尘因受自重的作用可以逐渐沉降下来变成落尘,而落尘当落尘受到机械振动、爆风冲击以及巷道中风速的变化等外界条件干扰时,它可再次飞扬,又成为浮尘。其风速的变化与矿尘粒度的关系如表3-1-1 。;矿尘的危害;二、矿尘含量的计量指标;我国规定采用质量法来计量矿尘浓度。
2.产尘强度
指生产过程中,采落煤中所含的矿尘量。
4.矿尘沉积量
指单位时间在巷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沉积的矿尘量,单位为g/m2·d 。这一指标用来表示巷道中沉积矿尘的强度,是确定岩粉撒布周期的重要依据。
5.矿尘的分散度
矿尘的分散度是指矿尘的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分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重量百分比。
2)数量???分比。;三、矿尘的特性;(三)矿尘的表面积和吸附性
矿尘表面积和矿尘的分散度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高,矿尘表面积越大。
(四)矿尘的形状和硬度
矿尘的形状和硬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矿尘的稳定程度。
(五)矿尘的吸湿性
矿尘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的现象叫吸湿性或者叫湿润性。
(六)矿尘的荷电性
尘粒由于在粉碎过程和在空气流动中摩擦而带有电荷,悬浮在空气中的矿尘亦可直接吸附空气中的离子而产生电荷。
; 矿尘的荷电性对矿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影响。
表3-1-4是一次实测所得数据。; 粒级的划分是根据粒度大小和测试目的确定的,我国工矿企业将矿尘粒级划分为4级:小于2μm、2~5μm、5~10μm和大于10μm。
矿尘分散度是衡量矿尘颗粒大小构成的一个重要指标。矿尘总量中微细颗粒多,所占比例大时,称为高分散度矿尘;反之,如果矿尘中粗大颗粒多,所占比例大,就称作低分散度矿尘。矿尘的分散度越高,危害性越大,而且越难捕获。;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一)尘肺类
1.尘肺病的分类
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三类:
(1) 硅肺病(矽肺病),由于吸入含游离SiO2含量较高的岩尘而引的尘肺病称为硅肺病。患者多为长期从事岩巷掘进的矿工。
(2) 煤硅肺病(煤矽肺),由于同时吸入煤尘和含游离SiO2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硅病肺。患者多为岩巷掘进和采煤的混合工种矿工。
(3) 煤肺病。由于大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采掘工作的矿工。
2.影响尘肺病的发病因素
(1) 矿尘的成分。(2) 矿尘粒度及分散度。
(3) 矿尘浓度。(4) 个体方面的因素。;3.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μm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
(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重力沉降作用,使5~10μm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
(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μm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
(4)粒度为2μm左右的粉尘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和肺内后,一部分可随呼气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沉积在肺泡壁上或进入肺内,残留在肺内的粉尘仅占总吸入量的1%~2%以下。;4.尘肺病的发病症状
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二)煤尘爆炸
1.煤尘爆炸的机理
(1) 煤本身是可燃物质,当它以粉末状态存在时,总表面积显著增加,吸氧和被氧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一旦遇见火源,氧化过程迅速展开;
(2) 当温度达到300~400 ℃ 时,煤的干馏现象急剧增强,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氢和1 %左右的其他碳氢化合物;
(3) 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在高温作用下吸收能量,在尘粒周围形成气体外壳,即活化中心,当活化中心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链反应过程开始,游离基迅速增加,发生了尘粒的闪燃;
(4) 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