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安源影视城考察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萍乡市安源影视城考察报告.doc

萍乡市安源学校 作 者:彭雨晴 陈昭琦 缪彬鸿 指导老师:陈安岐 王欢娜 曾永德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用独特的视角,创造着辉煌的建筑文化,那些无与伦比的建筑,不断地给我们创造出新的惊喜,也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寻找中华传统,品析建筑文化,是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源锦绣城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科技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展开调查活动,体验调查研究的过程,让青少年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元素,认知中国建筑文化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二、活动过程 1.对象的选择 寻找中华传统,品析建筑文化,最好的方式是对古建筑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探寻其中的奥秘。萍乡虽然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可由于战火和建设等诸多原因,留存的古建筑并不多,城内范围主要是:孔庙,南门、西门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城西的唐塔,及安源纪念馆所属的建筑。散布于城区及四周,调查的难度较大,离学校不远的安源锦绣城仿古建筑群,浓缩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精华,集我国各地建筑艺术和造园艺术于一体,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仿古文化城。建有仿明清风格街道、城楼、城墙、戏台、牌坊、赣西傩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等,再现了老安源的街道、祠堂、茶楼、酒馆、宗教活动场所、民宅。它仿造北京圆明园皇家园林风格建设,建有千米彩绘长廊,观光塔、民俗浮雕群。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理念;在建筑上,它继承了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成功地用钢筋水泥仿造出古代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建筑。因此我们把锦绣城定为此次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科技实践活动的地点。 主要措施 查阅资料。指导老师带领我们上网、到学校图书室查阅了各种资料,让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通过对各种资料的阅读,我们掌握了一些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建筑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我们急切地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探索其中的奥秘的欲望。 专题讲解。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建筑的特色,老师分别以《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古代房屋特色》为专题,进行了知识讲座。 实地调查。 活动方案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11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查阅资料、收集素材、选择问题、确立主题,了解相关背景。 (2)学习阶段:2013年12月指导老师讲座,进一步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各个元素。 (3)调查阶段:2013年12月下旬到锦绣城仿古建筑群实地调查。 (4)总结阶段:2014年元月——2月总结活动。评价总结、成效汇报,撰写调查报告。 4.活动方式 成立兴趣小组——收集资料——确立主题——学习知识——实地调查——评价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地调查经过与感受 2013年的一个节假日,老师们带领大家来到宏大的仿古城——安源锦绣城。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无数的仿古建筑,置身于其中,品尝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建筑文化。那些闪耀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光辉的仿古建筑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西大门 来到安源锦绣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西大门。西大门仿孔庙的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宏大。飞檐斗拱、汉白玉栏杆、涂满红漆的廊柱、厚重的大门、形态各异的石柱、花窗小景以及门前的石狮,只是没有用皇家专用的琉璃瓦和汉白玉台阶,它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花窗小景 斗拱 西大门 站在西大门口,抬头往上看,便是如上中图所示的由若干方型组合而成的构件。它们夹在柱子上部和屋檐下部之间。别看它们这么小,作用可是非常之大。既可以承托住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它正是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在我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斗拱是仿造品,但第一次见识斗拱的我们还是被它的精美绝伦镇住了,发出了一声惊呼。斗拱中蕴藏的“力的原理”在现代建筑中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在正门口挺立着一根根擎檐石柱,这些石柱又高又粗,更为大门增添了几分气势。同时,也撑起了这座雄伟的大门。石柱上的浮雕题材取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有巨龙盘旋而飞,有群猴嬉戏,惟妙惟肖。 穿云廊 作者在考察 看完西侧门,我们进入了“穿云廊”。穿云廊顾名思义就是一条长廊。穿云廊又叫民俗文化长廊。这是一条长近千米的仿著名的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屋顶青瓦,红漆廊柱,榫卯相连,亭廊相间,直通主建筑——锦绣宫,一直延伸到卧牛关。长廊四周座椅相连,供游人休息。 长廊的左边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布局变化多端,各种花木和罗汉松、雪松等十几种树木点缀其中;太湖石、花岗岩、影壁错落有致;石径委婉曲致。景色自是连绵不断,但在每一个位置上只能看见景致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若隐若现,美妙的景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