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中的方言之争.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视中的方言之争.doc.doc

PAGE  PAGE 8 中国电视中的方言之争 吴玫、郭镇之 摘要 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中的困境之一是国家版的民族文化的“同一性”与民间自发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本文论述的主题是,中国国家电视系统的方言使用之争反映出国家版本的“同一民族文化”模式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草根性的矛盾。作者认为在全球化带来的大量外来思想、影像和资源的跨边界流动的冲击下,草根性民间文化——方言、民俗、地域文化等——代表了一种“鲜活的”文化,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本土认同凝聚力。占人口大多数的地方民众使用的富有当地特色的日常交流语言——方言——是民间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反映这种文化的生存,促进这种文化的发展,是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国家电视系统在塑造民族文化方面始终呈现标准化与同一化的模式,表现之一是限制方言在地方电视台的使用。这种政策实际上压抑限制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一、电视方言热 据山西媒体报道,2008年初,临汾市民自己购置设备,自己编写剧本,拍摄电视剧《家外有家》。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选择的演员绝大多数是业余影视爱好者,并全部以临汾方言演出,拍摄工作均利用周末进行。(翟 2008)这是众多民间保持文化努力中的一例。 近些年来,原生态的电视很受百姓欢迎。例如,在看惯、听厌了商业化的靡靡之音之后,天籁般的原生态歌唱方法令观众耳目一新,成为歌唱比赛中的一大亮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开始用方言制作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各种娱乐节目和新闻。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四川就出现了一些用方言播出的电视剧,如《山城棒棒军》、《死水微澜》、《凌汤圆》等,受到当地和全国许多观众的欢迎。巴蜀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表达形式。据说,第一个用方言播出的电视栏目便是重庆电视台创办于1994年的《雾都夜话》,这个“真实戏剧”式的栏目采用重庆方言,以非职业演员扮演发生在重庆的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雾都夜话》栏目简介)《雾都夜话》创造了一个新的名称——电视栏目剧,并在全国电视台引来众多模仿者。 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用广东话播出的都市系列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播出后立刻成为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热播节目(梓2002),并于2004年7月搬上了广东卫星频道,全国唯一一个被国家授权使用卫星系统传输方言的频道(蔡、王 2005)。因为一直在与以粤语播出的香港电视争夺观众,方言是必要和有效的文化利器。 方言电视剧具有草根性,大多是反映市井生活的低成本短剧,内容浅显,制作简单。虽然艺术质量一般,但收视情况却很不错,它迎合的是人们对本语言文化的亲近感,其影响力主要在本地群众。 方言娱乐节目似乎更有地方市场,特别是在一些以滑稽、幽默、搞笑为目的的电视节目中。方言译制片的兴盛最初来自世界著名的Tom猫与Jerry鼠。这部美国动画片以夸张的形体动作制造乐趣,英文原版中并无语音。1999年,Tom和Jerry在昆明电视台的一个电视栏目《开心蒙太奇》中说起了云南方言。由于大受欢迎,《猫和老鼠》迅速推出了四川话、陕西话、东北话、上海话各种版本,不下10种方言。其后,电影《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城市之光》等“卓别林”系列的云南方言产品、方言版本的“唐老鸭”、“蜡笔小新”等系列动画片也接踵而至,一时热闹非凡。(《新世纪周刊》 2004)正是这种方言译制片的繁荣,导致后来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干预。 各地电视台闻风而动,追寻方言版《猫和老鼠》的成功足迹,推出了一大批方言娱乐节目。地方电视台的外国影视节目纷纷说起了各地方言,自办方言节目也一度成为时尚。例如,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穿插长沙话主持的综艺节目《越策(长沙话:调侃)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故事会》等,将近10种。近年来,四川的电台、电视台更是大搞“方言工程”,如《天府食坊》、《串串香》等,仅在成都用方言播出的节目就占节目总量的40分之一。(王召金 2008)靠近首都的天津电视台也推出大型都市系列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采用方言的脱口秀、情境喜剧全国风行。 方言播出的电视娱乐节目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文化生活之一,是最有本地观众缘的。在休闲放松的时候,方言和本地文化与观众最贴近。方言娱乐是全国性媒介和国际性媒介及其传播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的文化优势。 新闻本地化历来是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不二法宝,随着方言电视的流行,方言新闻节目也顺理成章成为城市电视台的新宠。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针对本地观众的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一档用杭州方言播出的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一炮走红。为了使栏目贴近群众,经刻意安排,塑造的栏目主持人是典型的百姓模样,长相普通,能说会道,消息灵通,有点饶舌,是一个有个性也有点缺点的平民形象。阿六头不是正襟危坐在演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