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疑三探”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市局及县室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
今天,我代表五里桥初中的全体师生在此发言,感到很荣幸。我叫贾明丽,是学校三部的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直在一线从事初三语文教学工作,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报告,汇报的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
我校的基本情况;
三疑三探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结合语文学科来解读)
三疑三探模式在我校的推广情况
三疑三探给我校带来的变化
几点思考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
五里桥初中是一所农村寄宿式学校,服务五里桥镇22个行政村4·4万余人。学校占地面积20242平方米,建筑面积16440平方米,现有4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74人,在校学生3685人。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以前还是有几个小学校合并而成的,教师的年龄差异大,知识结构很不均衡,跟城区一中二中都是进城考试考进的师资情况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我们的学生,也都是毕业于五里桥镇下属的村级小学,有些村离县城五十多里,交通不便,有些村级小学只有几十个学生几个教师,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所以学生们入学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的学生家长大多在家务农,知识素养有限,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不够,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的到校率只有百分之二十。
面对以上种种不利的前提条件,我校全体师生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强力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全县第一,全市第二;
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全县第一,全市第四;
2012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还是全县第一,并且升入我县一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区一中和城区二中,达到了144人;远超全县平均水平。
2013年升入一高人数超过150人,2014年升入一高人数已达167人
学校这几年连年被授予课改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百佳校园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新授课的操作流程及相关课型
什么是“三疑三探”?它的精髓是?
基本流程:
(一)设疑自探
基本操作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归类整理,(包括教师必要的补充)从而形成本节主干问题(即自探提纲)
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注意事项
导课要短而精彩。既能简洁恰当的导入正课,又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在课前对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进行预设,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全面,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学生自学前要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看后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自学的内容范围;二是明确自学方法,如:朗读?默读?跳读?边读边思考?做好圈点批注;三是要明确自学时间:几分钟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长短,自探问题的多少,难易,自己把握。
附 论文——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重视课前预习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有些篇幅很长,光读一遍就需要五六分钟的时间,何况一遍能否读懂还是个未知数。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高质量的设疑,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预习可以放在早读的时间进行,让学生读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在生字新词上做上标记,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单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可以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不用太长,十几二十分钟都行。有了课前预习,才能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
2、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质疑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题,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质疑的习惯,二是没有把教师当做与他们探讨新知的伙伴。于是我就从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始,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评分制。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我故意将天平倾斜:回答对一个问题得十分,但如果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得二十分。面对这样的诱惑,自然人人都开动脑筋,拼命思考。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且很有价值,教师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会提问题的学生就是聪明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真有价值,你真棒”这样具有鼓励性的语言充盈着你的课堂,想不让学生不积极都难。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人以渔”。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和意识之后,课堂上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抓不住要领,没有思考价值,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A、可以针对课文题目来“设疑”
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学生依据课题,就能够提出如下问题:(1)明天为什么要封阳台?(2)是什么动摇了封阳台的决定?(3)为什么最终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B、可以结合文体特征来“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