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地下水;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Date;1.孔隙
主要存在于松散岩石中,为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重要概念:孔隙度:
它反映了岩石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影响因素:
a、岩石的密实程度:越密实,孔隙度越小
b、颗粒的均匀性:越不均匀(分选性差),孔隙度越小(主要因素)
c、颗粒的形状:颗粒越浑圆,孔隙度越小
d、颗粒的胶结程度:胶结程度越好,孔隙度越小
岩石越松散、分选性好、浑圆度和胶结程度越差,孔隙度越大;反之,越小
;
2.裂隙
坚硬的岩石在内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因岩石破裂而产生的空隙。它反映了岩石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裂隙一般呈现裂缝状,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方向性(见图2-1)只有当不同方向的裂隙相互连通,构成裂隙网络时,裂隙才能成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裂隙的连通性比孔隙的连通性差。
衡量指标:裂隙率
;
3.溶隙
可溶性的岩石在水流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空隙。反映岩石储存地下水的能力的指标。
可溶性的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硬石膏、盐层等。
溶隙:溶洞、地下暗河、竖井、落水洞
衡量指标:岩溶率
特点:
连通性好
岩溶率变化大
;
(二)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两种形式:
岩石“骨架”中的水:矿物结合水,如沸石水、结晶水和结构水。例如石膏 (Gypsum) Ca[SO4]·2H2O,其中H2O占 20.93%;方沸石Na2[AlSi2O6]2·2H2O ,其中H2O占 8.17% 。
岩石空隙中的水: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1.气态水:水蒸气状态。不能直接被利用,也不能被作物吸收,但通过自身的迁移和蒸发凝结可以改变地下水的分布。
2.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水。
根据结合的紧密程度的不同,结合水可分为吸着水和薄膜水
;
吸着水(强结合水):
吸附在岩石颗粒的表面较近处
特点:
a、水在岩石颗粒表面结合非常紧密,吸附力达10000个大气压,近似于固态,不同于一般的液态水。
b、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它与颗粒分开,只有当空气中的饱和差很大或105℃才能将他们分开
c、不受重力支配,不能溶解盐类,不能导电、不能传递静水压??
d、密度大,2.0g/㎝3
e、水量小,不能被植物吸收
f、具有极大的粘滞性和弹性;
薄膜水(弱结合水):
吸附在岩石颗粒的表面较远处
特点:
a、水分子离岩石颗粒表面越远,结合力越小。
b、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能将他们分开
c、不受重力支配,不能导电、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d、密度和普通水差不多,但具有极大的粘滞性
e、有较低的溶解盐能力
结合水的含量取决于岩石颗粒的表面积,岩石颗粒越细,颗粒的表面越大,结合水含量约大;反之,越小。
;
毛细管水(半自由水)
存在于细小的裂隙和孔隙中的水,不受颗粒表面的静电应力影响,但受表面张力和重力影响。
重力水(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活动的地下水
固态水(冰)
地下水的分布(垂向)
包气带
饱水带
;二、岩石的水理性质
(一)概念
岩石的水理性质:由于岩石空隙的大小数量的不同,而使得岩石表现出容纳、保持、给出和渗透地下水的性质
(二)分类
1.容水性
指岩石容纳水的能力
衡量指标:容水度
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的关系:大于、等于、小于
2.持水性
指岩石保持水的能力(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
衡量指标:持水度
岩石颗粒越小,持水度越大 。;
3.给水性(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指岩石排出(给出)水的能力(在重力作用下自由)
衡量指标:容水度
最大给水度等于岩石的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给水度与颗粒大小的关系:颗粒越粗,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
;
4.透水性
指岩石透过水的能力(由于有相互连通的空隙)
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及形状;颗粒的分选程度。
颗粒越大,分选性越好,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差。
衡量指标:渗透系数K(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
透水岩石----砂、砾石、卵石、裂隙和溶隙发育的坚硬岩石
半透水岩石----粉质粘土、粉土、黄土、裂隙和溶隙不太发育的坚硬岩石
不透水岩石----粘土、淤泥、裂隙和溶隙不发育的坚硬岩石
透水性的相对性;三 含水层和隔水层
一、概述
分类: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能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出并给出水,或透出给出水量较小的岩层。
相对性:粗砂层中的泥质砂层与粘土层中泥质砂层
二、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a、岩层具有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先决条件)
注意:
空隙, 重力水
b、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空隙岩层下有隔水层,使水不能下漏
水平方向有隔水阻挡,以免水全部流空;c、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补给来源决定了含水量的多少和供水保证程度
;;第二节、地下水的基本类型;(一)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腐、保温施工方案.docx VIP
- (完整版)沟槽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专家论证).doc
- 4.1 水循环(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VIP
- EIM Book 1 Unit 1 Free time单元检测试题.pdf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变流器断路器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供应链安全测试方法.docx VIP
- 高中必备成语及解释800个.docx VIP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2版 项目三 千分尺与指示表的测量操作.pptx VIP
- 金风1.5MW型风机主控柜断路器状态反馈丢失故障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教学课件)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年级上册.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