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出版物中常见法律差错举例探析
[标签:标题]
2016
PAGE8 / NUMPAGES8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出版物中常见法律差错举例探析
近年来,与法律相关的出版物不断增多,相应地出版物中的法律差错也多有呈现。针对频繁出现的法律差错,文章归纳了七种常见法律差错类型,以实例形式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论文网 /2/view-7359090.htm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国家的法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因此与法律相关的出版物也不断增多,相应地,出版物中的法律差错也多有呈现。频繁出现法律差错的原因,大多与编辑人员不具备法律知识,缺少法律意识有关。为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把法律差错消灭在出版印刷之前,笔者根据多年的编辑实践经验,将出版物中容易出现的法律用语差错归纳为七种类型,举出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因使用法律名称不准确造成的差错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写错法律名称;二是乱改法律名称。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条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关于军队环境保护工作的法规,是军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
分析:这是某书稿上的文字。我国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涉及全国领域的环境保护法,但从未颁布过涉及军队环境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条例》。从文中可判断出这不是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法,而是与部队有关的环境保护法。经查,文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错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条例》。
此例涉及的法律名称比较相似,容易混淆,编辑在审稿时务必查找相关资料,仔细核对准确,千万不能想当然。
二、因不规范使用书名号造成的差错
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应该使用书名号时不用书名号;二是不该使用书名号时使用了书名号;三是书名号的标示有误。
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分析:这是某报纸上的文字。文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具体的法律文件,应该加上书名号,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从规范的角度讲,凡是涉及写有全名的法律文件,均应加上书名号。即使使用简称,也要加上书名号。有的出版物中把法律文件加上了引号是不规范的。
例2:《法国宪法》又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戴高乐宪法》,是法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宪法之一,也是法国目前现行有效的宪法。
分析:这是某法律辅导书上的文字。文中“《法国宪法》”的写法是错误的。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法国先后制定了十几部宪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793年宪法、1848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因此,“法国宪法”是上述多部宪法的总称,而不是特指某一部宪法,不能加书名号。如果把“法国宪法”加上书名号,会被误认为是某一具体的宪法性法律文件,而法国宪政史上从未颁布过被称作“《法国宪法》”的宪法性法律。因此,凡是作为总称、统称、泛称的法律,都不能加书名号;加上书名号的法律文件就是专指或特指某部具体的法律。文中有两种修改方式:一是将“《法国宪法》”改为“1958年宪法”,但注意“1958年宪法”不能加书名号写成“《1958年宪法》”;二是将整句改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又称《戴高乐宪法》,是法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宪法之一,也是法国目前现行有效的宪法。”外国宪法中,不能随意加书名号的还有英国宪法等。
三、因时间错误造成的差错
主要类型是将法律法规通过、颁布与实施的时间写错。
例:2008年8月15日务川自治县第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并施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洪渡河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分析:这是某书稿上的文字。此句通过时间与实施时间有误。实际上,该条例涉及通过、批准、公布、施行四个法律行为,其中通过时间是1月6日,批准时间是7月24日,8月15日是条例公布时间,而实施时间是10月1日。作者未经核实条例,造成多处差错。应改为:“2008年1月6日务川自治县第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洪渡河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同年7月24日批准,8月15日公布,10月1日起施行。”
四、因引文与法律条文不符造成的差错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未忠实于原文;二是随意改动原文。
例:义务教育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责任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分析:这是某书稿引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4条第1款的规定。在引用时,有三处与原文不一致。一是漏写了“经费”二字,把“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写成了“义务教育投入”;二是把“根据职责”写成了“根据责任”;三是删去了顿号,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写成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法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