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标签:标题] 2016 PAGE11 / NUMPAGES11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该文主要分析了惠安县木麻黄防护林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台风破坏、病虫害损害、困难地恢复、遗传多样性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收集和引进遗传资源、开展抗性育种、改良造林和经营措施、引进其它抗性木麻黄品种和其它沿海树种等对策,以期能对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01-65-03   1 前言   木麻黄属于木麻黄科植物,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群岛等地区,具有速生、抗风、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和生物固氮等特点[1-2],在世界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沿海的防风固沙、固氮改土、困难地植被恢复和建立农林复合系统等,也是我国华南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在沿海前缘干旱沙荒地带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木麻黄是外来树种,引种到我国已有100a以上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广东等大面积营造木麻黄防护林用于防治沿海地区的风沙灾害,获得巨大成功。但由于自然灾害袭击、人为破坏、病虫害频发等原因,加之经营措施不当,木麻黄林木长势衰弱甚至成片枯死,很多地区木麻黄防护林的断带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沿海防护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发挥[4]。   现就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对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惠安县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台风破坏 惠安县是受台风影响较严重地区,每年对惠安县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有4~5次。如2007年的“圣帕”台风在惠安县崇武镇登陆,对惠安县赤湖国有防护林场的木麻黄防护林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抗台风性能较差的无性系,3~4a生木麻黄遭受台风毁灭性的损毁,影响了木麻黄防护林的防护效果,同时增加了防护林的建设成本。   2.2 病虫害 木麻黄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黑粉病、溃疡病、白粉病和立枯病等,另外还有一些生理性的病害如盐害肿枝病等[5]。青枯病是危害木麻黄最主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木麻黄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它原发生在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和其他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烟草、花生等,通过土壤、雨水等途径传染到木麻黄,能够堵塞寄主树木的输导组织,造成整株木麻黄的干枯死亡。1964年我国首先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发现青枯病危害,随后在很多地方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6]。20世纪70~80年代我省的长乐、平潭等地发病较严重,林分枯死率高达20%~40%,特别是台风袭击后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对木麻黄防护林造成了重大损失,且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理办法。   木麻黄的主要害虫包括有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其中主要蛀干害虫有星天牛、多纹豹蠹蛾和相思拟木蠹蛾,主要食叶害虫有木毒蛾和棉蝗。星天牛是木麻黄害虫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害虫。该虫的主要危害来自于幼虫,被成虫产于木麻黄树干基部的虫卵孵化成幼虫后,在木麻黄树干基部中蛀食韧皮部,使得树体和根系的养分和水分吸收和传输功能受破坏,造成被害树体干枯死亡,更重要的是因为树体基本被蛀食,遭遇强风或台风时极易从基部折断而死亡。在惠安地区的研究发现,星天牛对不同年龄的木麻黄的危害程度不同,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危害率为0~85.0%[7]。   3 困难地恢复   惠安县共有139.9km的大陆海岸线,其中泥质海岸有33.2km,沙质海岸有52.0km。在这些困难立地中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时往往面临着盐碱、沙埋、风折、干枯等难题[8-9]。   沙荒风口造林特别困难。在沙荒风口营造木麻黄常遭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冬季干冷强风的危害。据多个风口的观测表明,沙荒地风口大多是面朝正北、东北和西北3个方面的干冷风侵袭,每年冬天8级以上大风约有60~110d,尤其是连续的冬季干冷强风卷起的细沙对幼树的树皮、树枝和枝干的击打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造成树木韧皮部受伤,影响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上下传送,导致幼树局部缺乏水分和营养而形成枯梢或死亡。风口的木麻黄幼树不但被强风扬起的飞沙严重伤害,同时还受到沙埋致死的威胁。据福建省林科院的观测数据,在秋冬强风的吹袭下,风口地带海沙的移动能力极强。在秋冬4个月时间内,风沙在沙障前堆积的高度可达0.93m,平均每hm2堆积海沙4 290t。由此可见,风口地带海沙的移动性极强,在强风的吹袭下,常有飞沙埋幼林的现象发生。另外,沙荒风口的强风裹带的高盐分也造成了木麻黄小枝受盐分胁迫而肿胀变形,形成生理性病害,严重影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