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如何面对战争记忆
[标签:标题]
2016
PAGE11 / NUMPAGES11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我们如何面对战争记忆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一个巨大的创伤,也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悲剧。此后几十载,有很多人用不同方式表达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及铭记,其中包括留日青年导演李缨耗时10年拍摄的纪录片《靖国神社》,德国导演佛瑞安,力口伦伯特执导的电影《拉贝日记》。虽然表现形式迥异,但其实质,都是关于战争历史以及人性的再思考。2009年5月,两位导演就各自的作品有了这样一次特殊的对话。
战争记忆
凤凰周刊:关于这段历史,已经有很多种形式的表达,无论是书籍、纪录片还是电影,时隔多年_你们各自想从什么角度切入?
加伦伯特:我的这部电影是想通过不同的角色,比如主人公拉贝,还有其他当时建立南京难民保护区的每一个电影中的角色,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南京大屠杀,而不是像纪录片那样纯粹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或者从一天记录到另外一天,这是我的电影和李缨导演的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主人公拉贝是一个德国纳粹分子他又去拯救中国人以免于日本人的杀戮,从德国人的角度来说,在那个环境下这种行为是非常荒诞的,很多人也不理解他,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历史有时候并不是有逻辑的,它就是这样很奇怪地发生了,我就想把这种真实表现出来。我知道,在日本讨论这个历史事件还有很多禁区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引发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甚至西方人对这个事件的认识,更多的是引起大家的对话,注意和理解。
李缨:《拉贝日记》采用了剧情片方式再现那段历史,而我是通过靖国神社这个现实的空间来透视那段历史。《拉贝日记》是从德国人的角度来反映那段历史的,我想这对于中国人还是德国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在世界上还不是广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加伦伯特是一个德国导演,他在拍这部电影时也必须面对纳粹战争的历史,我相信他肯定也有他的矛盾性和特别的心理。我们共同的问题,其实是怎么面对那个战争记忆。
凤凰周刊:你们选择再次表现这段历史时,各自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李缨:当初决定拍《靖国神社》,是因为我生活在日本,感觉到战争后遗症的存在,它严重影响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相处。这种战争后遗症具体的状态是怎样的,靖国神社这个象征物的空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灵魂是什么,这是我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加伦伯特:我刚刚看完您的《靖国神社》,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在意一个细节:电影开始是讲一个很老的日本刀匠结束时也是这样的。我理解,这个人恰恰体现出日本人不光是对战争的那种记忆,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层面上尚武的东西,构思非常巧妙。
我对日本的了解肯定没您那么深刻,但是我也做了一些功课,也有些日本朋友,了解日本一些东西。在我看来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负罪感,但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这种负罪感。整个民族情结就是一种他们做错了事情,很十白去承认,觉得是一种丢脸之事。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日本武士做锚了事,会用很极端的方式来“谢罪”,比如说切掉手指或剖腹自杀。这种对待负罪感的方式和西方人很不一样。在我看来,这不是对待负罪感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作为一个德国人,我来拍《拉贝日记》,是想从第三者的立场来看待这段历史,我并不想过度地指责“日本人你做错了”。因为作为一个德国人,尤其是德国也有发动战争的历史,如果要责备日本人的话,我宁愿去首先责备我们自己,这是我拍电影的一个心态。
李缨:我从《拉贝日记》里看到了许多与我的片子的相通之处。第一,电影也插了很多纪录片的资料,强调这种历史真实感:第二,在电影里面也有表现用刀进行百人斩竞争的场面。我觉得用刀进行屠杀的残酷性,远远超过用枪这种常规武器。《拉贝日记》里一直回避直接枪战的镜头,表达残酷的方式一个是通过刀,一个是飞机带来的恐惧,用声音、影像、各种人的情绪的变化,从侧面表现这种屠杀是非常成功的;第三,也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关于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在电影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这里面无疑体现了加伦伯特导演对历史的看法,包括对那场战争怎么样认识战争责任都贯穿到电影里面。
关于天皇的问题,《靖国神社》里也有体现,因为靖国神社就是天皇的神社,它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精神空间,独特的战争美学,也直接影响到日本人在战后对历史的态度:是负罪感,还是认为他们有荣光的一面――因为是靖国神社把曾经为天皇而死的军人当作一种巨大的荣誉,当作一种神灵来祭祀的,这是造成整个日本在战后对战争问题认识的一种复杂性。我也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能够在日本或者亚洲社会里。构成更多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反思。
战争象征物
凤凰周刊:《靖国神社》里那个老刀匠角色,前一秒钟他是个非常和善的人,在那里井井有条地做他的工作,非常安静,但是当他举起刀、做那些武士动作时,他的表情、他的动作又令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