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教师版)Word版含解析

【专题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基础达标】 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2.(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4.(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5.(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重农抑商 B. 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答案】C 7.(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8.(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9.(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联合考试)(22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zhi375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