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学习目标:
1、掌握:病损、残疾、残障及残疾人定义;社区康复的对象、残疾分类级社区康复的形式。
2、熟悉:社区康复的内容。
3、了解:残疾人重返社会及条件。;第一节 社区康复对象;(二)残疾的分类
1、国际残疾分类
(1)病损:(残损或结构功能缺损)
指身体结构和(或)功能(生理、心理)有一定缺陷,,身体和(或)精神与智力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一定影响,但个人生活仍能自理,其影响在组织、器官水平上。(包括行为、听力、语言、运动及各种活动失能等。)
;(2)失能(残疾)
指身体组织机构和(或)功能缺损严重,造成身体和(或)精神与智力活动明显障碍,以至患者个人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范围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其影响在个体水平上,造成个体活动能力障碍。(包括行为、听力、语言、运动等各种活动失能。)
;(3)残障(社会功能障碍)
指由于严重病损和失能,导致个人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参加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者在享受社会权利及履行社会职责方面,因能力障碍而处于不利地位。(包括识别、躯体、运动、职业、社交活动和经济自给等残障。);2、中国残疾分类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三)我国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
残疾人总数:8296万,占总人口的6.34%
韩国人口总数:5042.00万人(2014年)
德国人口总数:8089.00万人(2014年)
法国人口总数: 6620.00万人(2014年)
加拿大人口总数:3554.00万人(2014年 ) ;(四)残疾人康复的意义
在于恢复残疾人做人的基本权利,康复是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前提,绝大多数残疾人拥有康复潜力,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得到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慢性病人(非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
(一)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病
1、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2、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皮肤癌等;
3、代谢异常:如糖尿病、甲亢、甲减等;
4、精神异常和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
5、遗传性疾病:哮喘、强直性脊柱炎等;
6、慢性职业病:如尘肺、化学中毒等;
7、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
8、其他:如肥胖症;(二)慢性病病人的康复需求
慢性病发生的相关主要因素:
1、长期过量吸烟;
2、不合理膳食结构;
3、缺乏锻炼。; 控制慢性病需唤醒社会健康意识,改变日常生活方式,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适度增加运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的康复。;(三)慢性病人康复的意义
积极开展慢性病的康复,有助于减少治疗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的康复,既可以减轻这些病人的痛苦,恢复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社会劳动水平,促进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三、老年人
(一)老年人概念
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二)我国老年人级老年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老年化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2001~2020,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2021~2050,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2051~2100,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老年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老龄化发展迅速
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
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除此之外,还有老年人口内部老化严重,残疾人比列大且多为综合残疾等特征。;(三)老年人的康复意义
减缓躯体和脏器衰老的进程,控制慢性病的发展,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减少残疾率的发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度,减轻老年人对家庭的负担和对社会的压力,充实其精神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第二节 社区康复的内容;2、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训练
肌肉电刺激、传递冲动训练、辅助下主动训练、减少重力影响下主动训练、抗阻训练、等张训练、等长训练、等速训练等。
;3、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膝手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在平衡板上训练、在大球或滚筒上训练。
;4、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平行杠内重心转移和步行训练、使用拐杖步行训练、使用轮椅代步训练等。;(二)作业疗法
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疾病、损伤、情绪障碍、先天性或发育上残疾、老化而造成的生活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