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维护的平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维护的平衡

[标签:标题] 2016 PAGE10 / NUMPAGES10 感谢观看本文谢谢 论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维护的平衡 摘 要 现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通过网络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由于互联网是一种虚拟的载体,且网络用户众多,使得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言论难以受到规制,于是网络上滥用言论自由权致使他人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权进行界定、对网络言论自由特点以及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遵循相应的原则,最终实现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维护的平衡。 中国论文网 /2/view-7407459.htm   关键词 网络言论 隐私权 价值平衡   作者简介:陶泽华,西北大学2014级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中图分类号:D9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05-078-02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进步,民众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两者的冲突日渐加剧,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民的不断增多,产生了一种新事物――“人肉搜索”。自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开始至今,“人肉搜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2006年的“虐猫事件”,2010年的“小月月”案,2015年的被打女司机案,还有2008年号称“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王菲因“人肉搜索”诉网站侵犯隐私权、名誉权案,这些案件引发了网络言论自由与侵犯隐私权的热烈讨论。   一、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   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   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观点、看法,是行使其言论自由权的一种方式,它与其他传播途径有着较大的不同。但传统上公民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基本上依赖于大众媒介。因此,其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与否,都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对社会问题等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没有大众传播,那么公民的思想、意见以及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表达都将受到限制,互联网的出现,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更容易得到保障,且以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当然也渐渐摆脱了对于大众传播的??赖。在这种情况下,言论自由也产生了其自身的特点:   1.非规范性传播较多。实际中大部分都是公民个体自觉的传播,这种传播缺乏规范性,因此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往往较为缺乏。   2.迅达性和广泛性。在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大多不受限制且方便快捷,几秒钟的时间,所表达的信息就会有上百万人知道,如之前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香水门”事件中,当一位女学生买香水未付款的帖子一经贴出,人肉搜索引擎便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此人的诸如照片,身份证,手机号,就读学校等个人信息公布在网上。   3.网上言论侵权类案件的发生率较高。一方面由于公民缺乏擅自发表有关他人个人信息的言论会侵犯他人隐私的认识;另一方面,所传播的内容没有经过事先的审查,而直接发表出来。这样一来隐私权很容易受到威胁。 究其成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辖。   正是因为网络言论自由的上述特点,又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公民的隐私权很容易被侵犯,产生二者间的冲突。   隐私权   “隐私权”最早是由美国法学家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莫尔?华伦在1890年发表的一篇《隐私权》中提出的,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项公认的并且是独立的人格权。 隐私是指自然人不愿将其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生活为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比如私人的一些活动,有关个人的信息以及属于私人的空间。隐私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隐私应当于公共利益无关,如果个人信息的维护妨碍了公共利益,那么这样就不应当维护公共利益;第二,隐私应当是合法的。因此,违法犯罪的事实不属于隐私的范围,公民对其他公民违法犯罪行为的披露是不侵犯隐私权的。   我国对于隐私权的规制还是比较少。《民法通则》中对于公民隐私权无直接具体的规定,仅将其作为具体人格权的一种进行保护。而《刑法》则仅规定了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一项。   二、网络言论自由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的原因   两者的利益冲突性   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分别表现两种价值追求:第一种表现为隐私权人维护自己的信息,使其不被知悉,公开和传播。第二种是尽量多的地获得外部的信息,希望所关注的各种社会信息足够透明。因此,不同的利益群体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导致对隐私权的言论自由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新兴传播媒体日益发达,那些传统上可能是鲜为人知的事件会出其不意的在公众面前曝光,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这种关注也许对当事人来说是不愿任其发展的。但对于媒体,恰恰是其利益之所在。   因此,若国家保护一种权利,那么必将妨碍或侵犯另外一种权利,使得两者的矛盾更加紧张。   两者本质的对抗性   权利均有利益追求,因此权利之间存在会一些冲突:1.权利具有涉他性。即要想实现权利要涉及他

文档评论(0)

cmccpppo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