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 宫殿;一、宫殿的发展阶段 ;2、高台宫室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咸阳宫殿,利用高台烘托宫殿群的气势
;3、宏伟的前殿和苑囿相结合
注重休闲养生的宫廷生活
;;;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1、规模渐小:汉长安长乐、未央两宫占地分别为6.6及4.6平方公里;唐长安大明宫为3.3平方公里;明北京紫禁城(宫城)仅0.73平方公里。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局,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二、宫殿的实例: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用于宴会群臣、接待外国使者。
由前中后三殿组合而成,后殿设回廊,形成庭院。
面阔11间,进深17间,建筑面积5000平米,是中国传统建筑突破木构建筑单体体量局限,取得较大空间和体量的范例。;;;明清北京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第二节 坛庙;;;一、北京天坛;;;;二、北京社稷坛;三、北京太庙;四、山西晋祠;五、曲阜孔庙;;大成殿:前殿后寝,前庭设杏坛,原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堂。
;第三节 陵墓;;陵墓的类型:
1、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2、地上设陵台、宝城宝顶
3、陵园建筑;1、地下埋葬制与墓室;黄肠题凑;2、地上设陵台、宝城宝顶;秦始皇陵
选址极好,陵南正对骊山主峰,视野开阔。
由三级方锥体组成,文字记载内部依据天文星象、河流布局,有兵马俑护卫,附葬大冢十余处,“宫观百官”,伺死如生。
;;;;;;;唐乾陵;;;;;;;;;;宋陵;明清陵墓
地下宫殿上起宝顶防水,且用墙包围,称为宝城;
南侧建明楼;明孝陵;明孝陵;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十三陵:
是明代帝陵??中于北京昌平形成的集中陵区
全陵共用一套神道,不再单设。
陵区三面环山,十三陵沿各山麓布置,面向中心—长陵,整个陵区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形成气象宏阔的整体
;
长陵的空间序列:石牌坊—神道—棱恩门—棱恩殿—方城明楼—宝城
自明代以后,不再见方上陵体,宝城皆为圆形。;;;;作业:
试说明中国古代宫殿演变的各主要阶段及其建筑布局特点。
举例论述比较唐宋时期的陵墓和明清时期的陵墓的不同之处。
简述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成就 。
简述北京天坛的布局特点和成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