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导技术的发展论文
超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PAGE 12
PAGE
PAGE 12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与超导相关的概念,超导材料,超导的简史,超导的研究现状及对超导应用的前景展望
关键字:超导,超导体,超导现象,超导材料,临界参量,超导技术,超导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some and the superconductivity correlation concept, the superconductivity material, the superconductivity brief history, the superconductivit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o the superconductivity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ecast.
Keyword: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s, superconductor,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critical parameters
引言:某些 HYPERLINK /view/6314.htm \t _blank 金属、 HYPERLINK /view/101949.htm \t _blank 合金和 HYPERLINK /view/63037.htm \t _blank 化合物,在温度降到 HYPERLINK /view/23658.htm \t _blank 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8]。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零电阻性、完全抗磁性、约瑟夫森效应、迈斯纳效应。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超导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高温超导变压器、高温超导滤波器、超导计算机、超导发电机、磁流体发电机、超导磁悬浮列车、核聚变反应堆、磁封闭体粒子加速器等应用产品的研发,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十分广阔的 HYPERLINK /c/c.php?r=http%3A///s%3Fwd%3D%25B3%25AC%25B5%25BC%26cl%3D3aid=3990sid=6235007045042191click=1url=http%3A///smartlink/smartlink.asp%3Fc%3Dvg%26url%3Dhttp%3A///html/PackageHome/Main/v=0k=%u5E02%u573As=http%3A///edu/freeja/cz/banianji/rjbxkbwlxc/200605/edu_332808.htmlrn=38551 \o 携程?渡假-1 @V \t _blank 市场前景。
一:超导技术的探索与发展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内斯首次液化了氦气,最低温度可以达到4.2K左右,这为超导的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11]。1911年,卡莫林昂内斯在提纯水银作为实验材料时候,发现水银在温度4.2K左右出现超导电性,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象。由于液化氦气设备非常昂贵,因此在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
在1973年至1986 年,13年间,尽管超导电性的研究出现很多新的成果,但是临界转变温度还是没有突破Tc=23.3K 的记录。因此,在这时期不少理论和实验上的科研工作者甚至一致认为常规超导体的超导转化温度不可能超过 Tc=30K 这个关口。但就在 1986 年,德国科学家伯诺滋和穆勒[2]发现 La-Ba-Cu-O 化合物的超导转变温度可以达到35K。这是一项重大发现,给当时正处于低潮的超导研究打入一剂强心针,这也直接导致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探索和寻找高温超导材料的热潮。1987年超导研究继续推向高潮,2月中旬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吴茂昆获得转变温度为98K[3]的超导体;短短几天后我国科学家赵忠贤研究组宣布获得临界转变温度为100K的超导体[4]。超导体临界转变温度首次进入液氮温区。此后很多国家在超导研究都取得重要的成果,短短几年内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临界转变温度有了很大提高。在常压下,Tc可提升到-133K,而在高压下,Tc则可在160K 以上,这也是迄今最高的记录。可高Tc超导体现象非常不稳定,并且难于重复制造[5]。
2008年2月,日本东京工业学院Hosono教授的研究组发现在材料LaFeAsO中掺杂F元素可以实现超导电性[6]。铁基超导材料首次被发现,这为超导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目前发现一半的金属元素(超过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