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知识梳理】
1.必会知识 教材回扣 填一填
(1)归纳推理:
①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_____
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_________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②特点:由_____到整体、由_____到一般的推理.;(2)类比推理:
①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_______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
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
称类比).
②特点:由特殊到_____的推理.
(3)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
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_____,然后提出_____的推理,我
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4)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
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_____的推理.
(5)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三段论”:
①大前提——已知的_________;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_________;
③结论——根据_________,对_________做出的判断.;2.必备结论 教材提炼 记一记
(1)合情推理的结论是猜想,不一定正确;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时,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2)合情推理是发现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证明结论的推理.;3.必用技法 核心总结 看一看
(1)常用方法:归纳,类比.
(2)数学思想:合情推理思想,演绎推理思想.
(3)记忆口诀:合情未必就合理,
推理正确靠演绎;
演绎要用三段论,
大小推理要合理.;【小题快练】
1.思考辨析 静心思考 判一判
(1)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
(2)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
(3)“所有3的倍数都是9的倍数,某数m是3的倍数,则m一定是9的倍数”,这是三段论推理,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
(4)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解析】(1)错误;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错误;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四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3)正确;因为大前提错误,所以结论错误.
(4)错误;演绎推理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时,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答案:(1)× (2)× (3)√ (4)×;2.教材改编 链接教材 练一练
(1)(选修2-2P77练习T1改编)已知数列{an}中,a1=1,n≥2时,
an=an-1+2n-1,依次计算a2,a3,a4后,猜想an的表达式是( )
A.an=3n-1 B.an=4n-3
C.an=n2 D.an=3n-1
【解析】选C,a1=1,a2=4,a3=9,a4=16,猜想an=n2.;(2)(选修2-2P84习题2.1A组T5改编)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a1+a2+…+an=a1+a2+…+a19-n(n19,且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存在的等式为 .
【解析】根据类比推理的特点可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类比,在等差数列中是和,在等比数列中是积,故有
b1b2…bn=b1b2…b17-n(n17,且n∈N*)
答案:b1b2…bn=b1b2…b17-n(n17,且n∈N*);3.真题小试 感悟考题 试一试
(1)(2014·北京高考)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
A.2人 B.3人 C.4人 D.5人;【解析】选B.假设A、B两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一样,由题意知他们语文成绩不一样,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有人比另一个人高,语文成绩较高的学生比另一个学生“成绩好”,与已知条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另一个成绩好”相矛盾.因此,没有任意两位学生数学成绩是相同的.因为数学成绩只有3种,因而学生数量最大为3,即3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优秀,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优秀)时满足条件.;(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 .
【解析】由丙可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飞机座舱透明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pptx VIP
- 十年(2015-2024)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与模考试卷汇编16-定语从句a原卷版(含答案).pdf VIP
- AQ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docx VIP
- (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试卷.docx VIP
- 香丽高速公路第八标段弃土场.docx VIP
- CT扫描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学试卷.pdf VIP
-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pptx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pptx VIP
- GB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