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峡秭归在线 发布时间:2008年7月14日 8:28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郑家奎
内容提要:分析屈原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屈原精神的科学内涵,探寻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并就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关键词:屈原、屈原精神、现实意义。
产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精神,其科学内涵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弘扬屈原精神,笔者经过研究与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屈原精神的时代背景
屈原精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研究屈原精神,首先应该分析其时代背景。
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卒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享年62岁。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诞生于楚之发源地秭归县乐平里。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22岁官至左徒,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贾列传》)由于他的改革主张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因而一而再地遭谗被贬,直至被流放到湘江流域,眼看郢都被占,理想破灭,他忧愤填膺,怨沉汩罗。蚌病成珠,哀怨起骚人,屈原在政治上的失败反而助成他在文学上的成功。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53年,屈原和法国作家拉伯雷、古巴诗人马蒂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永久纪念。屈原生活的年代,正置战国中后期,当时的楚国正由盛转衰。
时代主题:战争与变革。东周后半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止,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战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该时期各国混战不休,局势动荡,战国因此得名。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大国间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在254年间共发生过230次大规模战争。其中主要的战争有:齐魏桂林之战、马陵之战,乐毅破齐之战,秦楚黔中与鄢、郢之战,秦赵长平之战以及秦灭六国之战。战争既促进了统一,又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既推动了各诸侯国的竞相发展,又造成了大量文明成果的破坏。战国也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七国的地主阶级在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之后,为了扩展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图谋霸权和一统,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封建改造,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大的变法运动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各国的兴衰强弱,取决于变法的彻底与否。
时代潮流:变革、发展、统一。饱受战争与阶级压迫和剥削之苦的人民,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统。变革、发展、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时代特征:政治上,群雄争霸,风起云涌。各国都想由自己来实现天下一统,合纵成功,则楚王,连横成功,则秦帝;经济上,竞相发展,重大突破。从奴隶社会转到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大量使用,兴修水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的提法始自《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空前的经济繁荣,对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于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各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愿望和要求,在那诸侯割据纷争时期,统治者还不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贵族,都招揽大批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各个学派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相互批评,又互相影响,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按照汉代刘向、刘歆及班固的说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而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还有农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思想意识的纷然淆乱(班固《汉书·艺文志》);社会上,剧烈动荡,礼崩乐坏。阶级分化、战乱频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受到破坏,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样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屈原精神,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一是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儒家主张德政、仁政,屈原主张美政;儒家主张礼治,屈原主张廉政;儒家主张天下归有德者居之,屈原主张有德者在位;儒家主张爱人,屈原主张恤民;儒家主张举贤才,屈原主张举贤授能;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