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1-2合并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1.1858年,德国科学家 发现了荧光及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 2.德国物理学家 认为,管壁上的 是由于玻璃受到 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 而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 极射线.;(1)阴极射线的产生: 金属丝通低压电后发热 金属材料受光照射后 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极,当两极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2)阴极射线的特点: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发光. 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 阴极射线 高速电子流 某些放射性材料自发的发射 ; 对阴极射线的认识; 汤姆生发现,对于不同的放电气体,或者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制作电极,都测得相同的荷质比,随后又发现在气体的电离和光电效应等现象中,可从不同的物体中击出这种带电粒子,这表明它是构成各种物体的共同成分。随后,汤姆生直接测量出粒子的电荷,发现粒子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基本相同,说明它的质量比任何一种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小得多,至此,汤姆生完全确认了电子的存在。;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自1890年起开始研究,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二、电子的发现;二、电子的发现; 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在平行极板区域应采取什么措施? ; 1、若撤去磁场带电粒子由P1点偏离到P2,P2到P1竖直距离为y,屏幕到金属板D1、D2右端的距离为D,你能算出阴极射线的比荷吗?;e; 2、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萤幕; 汤姆生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相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两千分之一。汤姆生后续的实验粗略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确实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差别不大,证明了汤姆生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生把新发现的这种粒子称之为电子。; 电子的发现具有伟大的意义,因为这一事件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还有比原子更小的实物。电子的发现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 .从此,原子物理学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他被科学界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密立根油滴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图;①密立根实验的原理 a.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A、B与电源相连接,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喷嘴喷出的小油滴经上面的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根据荷质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 me=9.109×10-31Kg e=1.602×10-19C ; 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枣核那样镶嵌在内。; 以汤姆孙为首的英国剑桥学派,在原子物理学上所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使欧洲大陆上的物理学家都拜倒在他们的脚下。他的学生卢瑟福也接受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1909年卢瑟福建议其学生兼助手盖革和罗斯顿用α粒子轰击金箔去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科学成就  1、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为开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2、1909年起,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试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 3、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从而发现了质子。?   4、用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实现人工核反应,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桃李满天下 在卢瑟福的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和助手有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1921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192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1935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 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 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