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11第一章第一节)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旅游及旅游业概述;   (一)人类的迁徒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产生  迁徒活动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早期  迁徒活动产生背景:生产力低下  迁徒活动目的   继续采集和狩猎,以更换生存环境从而改善生存条件,满足生存需要。  结论:迁徙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一)人类的迁徒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产生  旅行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旅行产生背景: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生产的产品出现了剩余,同时私有制也开始形成。  旅行目的   人们为了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交换自己的产品和货物  结果:商人的出现  结论:旅行实际上不是人类的休闲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的需要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人类的迁徒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产生  旅游活动产生时间:进入奴隶社会以后  旅游活动产生背景:  生产力到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以交换为目的的外出活动更加频繁。  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出现,他们开始通过游山玩水或是游学交友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结果: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了。;  (二)古代旅行活动   古代旅行活动的开拓最早是从商人开始的。  动机:贸易和宗教;   封建社会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不断增多,例如:  以大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士人漫游;李白;  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  张骞(约公元前175--公元前114年)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 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  在中日文化史上,鉴真东渡占有十分重要的篇章。鉴真东渡把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传到日本,完成了一代文化使者的光辉使命,促进了中日文化的发展 ; 唐昭提寺位于日本奈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被列为日本国宝,并于1998年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古代中日友谊的见证。;;;; 以隋炀帝、清乾隆帝等为代表的帝王巡游,但参加者人数很少,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隋炀帝一生都在隋帝国四周巡游,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还到达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 隋炀帝开通京杭运河的直接目的是想去巡游他向往已久的江都风光,附带的目的是加强对征服的东南地区的控制和转输该地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 ;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6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他6下江南的活动,除游名胜、寻享乐外,还着眼于社会政治、经济之大端。东南地区号称财赋甲于天下,是清政府财政命脉所系,维持这一地区的安定很重要。但明末清初,江浙一带反清斗争相当激烈,以后还发生不少文字狱,而且黄淮水患频繁,浙江海塘告警,南方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对这样的局面,乾隆相信自己的“圣明”,希望通过南巡解决上述社会问题。 ; 以徐霞客为代表的科考旅行; 西方国家还出现了温泉旅行及以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大游学”(grand tour)等旅行活动。; 旅游和旅行是不是一回事? 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即“旅行”与“游览”。 二者的区别: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人类离开常驻地的运动;  19世纪以前中外旅行活动的特点:   1.发展方面——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扩大发展;反之,则会停滞倒退。   2.目的方面——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贸易为目的的商务旅行。   3.主体方面——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的参与者多为统冶阶层及附庸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其旅行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近代旅游  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  产生背景: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  火车、轮船等运载工具开始入人们的生活,从而使更多的人外出旅行成为可能。  劳动大众的带薪休假增多,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