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应力集中;1.腰部椎骨
;关节学各论;2.腰椎间盘;3.骶骨及尾骨;5.腰部韧带;腰椎黄韧带结构;(1)背部浅层肌
(2)斜方肌
(3)肩胛提肌
(4)菱形肌
(5)背阔肌
(6)背部深层肌
(7)竖棘肌
(8)夹肌
;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的周围,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可分为浅、中和深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向内附于棘上韧带,向外附于肋角,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愈合,向下附于髂嵴
; 竖脊肌起于一宽厚的肌腱前面,靠近“U”型腱内侧,该肌上行过程中附着于骶正中嵴、腰椎、第11与12胸椎的棘突及其棘上韧带。在靠近“U”型腱的外侧处,该肌附于髂嵴背内侧面和骶外侧嵴,在此处和骶结节韧带和骶髂后韧带融合。部分前卫可与臀大肌,多裂肌相延续。肌前卫在上腰部可分为三个纵柱:外侧的颈髂肋肌中间的最长肌,内侧的棘肌。每一纵柱又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髂肋肌 最长肌 棘肌
腰髂肋肌 胸最长肌 胸棘肌
胸髂肋肌 颈最长肌 颈棘肌
颈髂肋肌 头最长肌 头棘肌
颈髂肋肌:起于-6肋角,胸髂肋肌止点的内侧,止于4-6颈椎横突后结节
颈最长肌:位于胸最长肌的内侧,以扁腱起于上4-5胸椎横突,止于2-6颈椎横突后结节
头最长肌:位于颈最长肌和头半棘肌之间,起于上4-5位胸椎横突及下3-4位颈椎的关节突,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止于乳突后缘。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及发病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腰部整体解剖结构示意图;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
一、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血液供给缺乏,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二、长期震动
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三、过度负荷
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四、外伤
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五、腰穿
早在1935年就有发现腰穿后椎间隙变窄及椎间盘突出的报道
六、其它
1、年龄: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20-40岁占64.46%,40岁以上的占34.92%,平均年龄为40.8岁。
2、身高:超过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
3、遗传:这也是病因学的考虑方面。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在松弛退变的基础上易患椎间盘膨出,多次妊娠发病率增高。
5、吸烟:吸烟对血流的改变多有报道。
6、糖尿病:常致动脉硬化加剧,易引起血循环障碍。;;;;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腰 椎 侧 突;神经系统表现;X线表现:;4、西医分型,那一型最重?;5、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原则?;针刀松解为“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1)体位
①俯卧位,腹部置棉垫,使腰椎前屈缩小。适用于一般患者。
②俯卧位,在治疗床上进行骨盆大剂量牵引,牵引重量为50~60kg,目的是使腰椎小关节距离拉大,棘突间隙增宽,便于针刀操作。牵引5分钟后进行针刀治疗。适用于肥胖患者或者腰椎间隙狭窄的患者。
;
(2)体表定位 L3、L4、L5棘突及棘间,L3、L4、L5横突,骶正中嵴及骶骨后面,L3~L4或L4~L5、L5~S1黄韧带。
(3)消毒 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刀具 Ⅰ型4号直形针刀。
;①L3、L4、L5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松解,以第2腰椎为例加以介绍。从棘突顶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棘突骨面,在骨面上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然后,贴骨面向棘突两侧分别用提插刀法切割3刀,以松解两侧棘肌的粘连、瘢痕,深度0.5cm。其他棘突松解方法与此相同。
; 第2支针刀松解棘间韧带,以松解L2~L3棘间韧带为例。两侧髂嵴连线最高点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向上即到L3~L4棘突间隙,在此定位,从L4棘突上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棘突骨面,调转刀口线90°,沿L4棘突上缘用提插刀法切割3刀,深度0.5cm。其他棘间韧带松解方法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