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主要类群;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一、细菌的形态与排列;球菌排列;链球菌;葡萄球菌;八叠球菌;;螺旋菌:弧菌、螺旋菌和螺旋体;螺旋菌:细胞呈螺旋形,若菌体只有一个螺旋周期,其程
度不足一团,则称为螺旋菌。;螺旋体:细胞呈螺旋形,若菌体超过一个螺旋周期,其程
度不足一团,则称为螺旋体。;丝状菌 ;几种特殊形状的细菌;细菌的大小
衡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μm。绝大多数细菌的长度
在2.0 μm,宽度为0.5 μm。最大细菌为0.1-
0.3mm(纳米比亚发现的硫磺珍珠菌);最小的为纳
米细菌:0.05μm(荷兰,1998)。;二、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荚膜; 荚膜可分为:荚膜(200nm以上,粘性大、稳定,与细胞结合松散,难着色)、微荚膜(200nm以下,与细胞结合紧密) 、粘液层(比荚膜更松散,无明显形状,易溶解,与环境无明显界限)。主要成分为多糖,也含少量的多肽和蛋白质。; 荚膜的功能:提供营养;抵抗干燥;抵制吞噬;利于附着;保持致病性;进行热防御。; G+细菌细胞壁; 肽聚糖单体的分子结构; 磷壁酸及功能;磷酸甘油型磷壁酸; G-细菌细胞壁; 脂多糖是G-细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其主要由O侧链、核心链和脂类A三部分构成。;O-侧链由多个低聚糖组成, O侧链可充当抗原,所以G-细菌又以具有O-抗原为特征,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G+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 革兰氏染色过程及机理; 对于G-细菌来说,当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肽聚糖含量低,网孔大,再加上脂类含量高,所以乙醇脱色后,进一步地扩大了网孔,结晶紫-碘复合物被脱出,第二次用番红染色时着色,进而呈红色。; 细胞膜;载色体:是一些不放氧的光合细菌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片层状、微管状或囊状结构,是细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核; 质粒:细菌细胞内独立于自身DNA以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它们或游离于细胞质中或附加在细菌的DNA上,这样的DNA分子称质粒。; 核糖体:为70S,由30S和50S两个亚基构成,是细胞中的核糖核蛋白结构,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原核细胞中常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在真核细胞中则附着于内质网上。; 气泡是水生细菌特有的囊状物,其膜仅由蛋白质构成,是污水细菌常有的结构。; 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聚偏磷酸盐,由于用兰色染料可以将其染成紫红色,故得此名。;聚β-羟丁酸; 硫滴:主要存在于硫磺细菌中。; 鞭毛; 鞭毛的结构: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 对于G-细菌来说,基体有四个环,其中L和P环分别位于外壁和内壁层中,S和M环分别位于细胞膜表面和膜中甚至膜下。; 菌毛和性毛; 芽孢;芽孢的结构:孢外壁、芽孢衣、皮层与核心区。;芽孢衣; 芽孢位置:包括端生和中间生两种形式。; 芽孢抗性及机理:皮层中含有大量的芽孢肽聚糖和2,6-吡啶二羧酸钙盐(DPA);核心区也含有吡啶二羧酸钙盐、酸溶性芽孢蛋白(SASPs)且含水量低;厚而致密的孢外壁。;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裂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球菌的分裂方式与其细胞之排列密切相关。杆菌和螺旋菌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分裂后两个子细胞大小基本相等,称为同型分裂。若分裂后两个子细胞大小不等,则称为异型分裂,此种情况偶而出现于陈旧培养基中。
少数细菌进行出芽繁殖。;同型分裂;细菌的菌落及其特征
①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半固体培养基上
穿刺接种于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细菌培养特征见图2-9。;液体培养基上
接种于试管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培养特征见图。;二、古细菌特征;三、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
与普通杆菌差不多。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为单细胞。细胞内有为数众多的核质体。放线菌的菌丝按形态和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和孢子丝三类。
基内菌丝又称一级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生理功能为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基内菌丝无色或产生各种小同的色素,色素水溶性或脂溶性,水溶性色素使培养基和菌丝一样呈色。;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生长于培养基表面之上,生理功能为吸收氧气和分化出未来的孢子丝。有的气生菌丝也可以产生色素。;无性孢子链; 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由孢子丝通过横割分裂方式形成分生孢子、胞囊孢子进行繁殖。放线菌也可借菌丝断裂的片段形成新的菌体,此种繁殖方式常见于液体培养基中。
;孢子丝中形成横隔;粉红链孢霉孢子囊形成过程;菌丝断裂繁殖;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般圆形,有褶皱,紧密、坚实,用针不易挑取。长孢子后,菌落表面呈粉末状。放线菌菌落的底(基内菌丝)和面(气生菌丝、孢子丝)常呈不同颜色。
;放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