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第 19 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S型细菌的“ ”。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
(1)设计思路:设法将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
(3)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
2.T2噬菌体的特点
(1)结构:外壳由 构
成,头部内含有 。
(2)生活方式: 。
(3)增殖特点: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3.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细菌
细菌+含 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 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 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 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
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 35S。
②被 的噬菌体+细菌 子代噬菌体中有32P。 ;4.结果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 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来遗传的。
5.结论: 。 ;三、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材料:烟草花叶病毒。
2.过程及结果
3.结论: 。 ;考点一:;【对位训练】
1.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小鼠无害。请据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解析 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DNA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A、B、C都正确。D中有DNA,但用DNA酶处理DNA分子,会使DNA分子分解,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正常。
答案 D ;2.(2011·北京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解析 本实验中真正的实验组是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有R型菌和S型菌共同生长,为证明DNA的作用,设置了对照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
答案 B ;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3.结果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4.结果分析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外面。
32P——DNA进入到了宿主细胞内。
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
(1)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2)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对位训练】
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