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活农业新闻标题之我见
做活农业新闻标题之我见
作者:刘英 张翼飞 [字体:大 中 小]
作为农业类报纸的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上既要把握新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作标题。农民是农业类报纸的主要读者和消费者,要想吸引读者,报纸编辑就要做出让农民喜爱的标题。
一、语言要口语化。
要做活农业新闻标题,除了要具备具体、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好标题的基本标准外,还要能够准确体现出农民视角,更多采用原生态的语言,比如顺口溜、谚语、押韵的句子,甚至一些未经精雕细刻的大白话,这样在视觉上能给人以新鲜感,力求适合现代农民的口味。太深奥的语言,或者城市中的流行语,离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老百姓就越不会认同。因此,用农民读者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这类标题所统领的新闻也往往是受众所爱看的,也是报纸生命力的体现。例如,一篇文章写沧州市一位养猪户从养50头野猪开始,到拥有年出栏2000多头猪的野猪养殖基地和两家集野猪肉销售和餐饮为一体的专营店的创业故事。这类文章很容易就会制作出类似《××白手起家、艰辛创业》等流于俗套的标题,但编辑制作的标题为《野猪养出新花样,“猪倌儿”成了董事长》,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做新闻标题也讲究“度”的问题。标题的主要功能是提炼精华和制造吸引力,对于后者,要抛弃哗众取宠的方式,注重以舒缓、温情的语气体现人性化,抱着此事关己的责任,主动换位思考。决不能为了一味寻求刺激,让标题变得令人难以接受,从而破坏标题与稿件的统一性,把“好事变成坏事”。某地一家报纸曾有一条认领男尸的消息标题,它的标题是《“谁家的?快来认领”》,这样的标题会让读者心凉,感受媒体的冷血和无情。类似的标题,是我们倡导口语化标题时应当避免的。
二、着眼于新闻细节,从细节中寻找标题。
由于现在通信工具发达,一个新闻线索、一篇新闻稿件会被同类报纸争相采用,因此,媒体之间的竞争之一体现在了稿件的标题上。同样的新闻内容,由于编辑概括提炼功底的差异,做出的标题迥然不同,吸引听众差异很大。因此,要从新闻中拎取能让广大读者在最短时间兴奋起来的看点,减少主题内容的简单重复。
河北农民报有一篇文章《卖棉花了,咱有钱了》,就是以文中母亲的一句话作为标题,引出女儿回忆当年贫苦的家境,也升华了母爱和亲情。
在选用细节来制作标题时,需要编辑对稿件有一个整体把握,切不可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细节是为新闻的核心价值服务的,如果为了细节而细节去制作标题,也许就会弄得驴唇不对马嘴,贻笑大方。
三、采用技巧制作标题,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制作新闻标题,其实有很多技巧可以采用。一个创新的标题,不仅会让稿件焕发出活力,也会让版面或报纸充满生命力。比如在标题中引、主、副三题并用,让标题“厚”起来;多用动词,让标题“动”起来;采用对偶、比喻等手法,让标题“靓”起来;使用问号,让标题“问”起来等等。
《只说三五天,一等5个月(引)保险赔付让人等得好心焦(主)在本报关注下,永年县南贾葛村养猪户的难题解决了!(副)》,引、主、副题紧密配合,紧紧抓住文章核心内容,高度提炼概括,清晰地陈述新闻事实,使读者阅读起来干净利落,并且上下皆压韵。看起来简单的标题,却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文,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中国鞋的畅销。
在标题中使用问号可使标题更加出彩、新颖。提出问题是直接抓住受众和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捷径,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就要抓住读者的这种好奇心,诱使读者读下去。
例如河北农民报2008年6月19日刊登的一篇记者调查文章《为啥受累没落好?》,是写三夏时节,农民拿着油票却加不上油而埋怨政府部门。经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政府部门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却因农村工作复杂多变没做好才引发诸多抱怨。在制作该标题时编辑反复推敲,最终采用反问句,既写出群众的不满,也表现出政府部门的无奈。最后记者发出政府部门要办好事,就要多思量多走访多听意见的呼吁。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有人说,给新闻做标题是一门艺术。同一条标题,出于高手之笔,往往引人入胜;出于平庸之手,常常叫人恹恹欲睡。好的标题,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中的事实,要使人似乎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所以,标题(作动词用)是一门要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该纳入新闻工作研究的视野。
在网络环境中思考新闻标题问题,不能不遵循和尊重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在新闻网站的页面上,由于展示面积相对较小,想要展示的内容较多,一般只能列出新闻的标题,读者点击某一标题,才能看到相应的新闻正文。新闻标题在网络传播中作用极为突出,比它们在传统报刊中的作用还要重要;原因是网络新闻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标题的不断引导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