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astersizer 2000;Part 1 目标;粒径的基本概念;概念;工业与日常生活中的颗粒;颗粒的概念:描述;概念;粒度表征方法 (400种);筛分;实际上颗粒更像这个样子,所以测出来的表观结果与实际不符;当颗粒通过小孔时,电阻的增加正比于颗粒的体积。高分辨率,所测颗粒体积与形状无关,但颗粒必须分散在电介质溶液内;广泛应用于油漆与硅酸盐工业
需要颗粒在液体中依靠重力而沉降
相对较低价的方法,如你有足够的时间!
如正确操作,可得到重现的结果;沉降法;沉降:缺点;图像分析;由于需要测量相当多的颗粒,如要得到可信任的结果,必须要用自动化
电子显微镜
样品制备很费时
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测量较少的颗粒
自动图像分析
很快的可测量大量的颗粒,但软体必须能辨别单个颗粒;显微镜:缺点;
已知一个规则长方物体,您会如何表示这个物体?; 您可以这样表示: “360x140x120mm”
不过这种表述需要3个数值,对于复杂三维物体,我们如何使用一个数值来表示这个物体?;概念 — 等效圆球;概念 – 等效圆球;分布的表征;激光衍射 – 基本原理;激光衍射 – 光散射;激光衍射 – 光散射;激光衍射法粒径测试基本原理示意图;The Mastersizer 2000 测量光路图;对于微米量级的小颗粒测量,MS2000使用波长为466纳米的蓝光提高检测信号强度。;激光衍射:– 基本原理;激光衍射:– 基本原理;激光衍射:– 基本原理;激光衍射:– 基本原理;激光衍射:– 基本原理;The Mastersizer 2000测量;The Mastersizer 2000测量;The Mastersizer 2000测量;Part 1 小结;Mastersizer 2000;Part 2;激光衍射法 – 得到粒径分布结果;理解数据反演处理过程;?;粒径分布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激光衍射法 – 得到粒径分布结果;粒径分布表示;粒径分布表示;颗粒粒径分布的不同表示;颗粒粒径分布的不同表示-数量分布;颗粒粒径分布的不同表示-体积分布;颗粒粒径分布的不同表示-体积分布;这并不是因为线性坐标看起来很奇怪
主要因为大部分样品分布都很宽,而光散射的理论也是以对数形式纪录的(探测器分布);颗粒分布的表征;均值,中值,峰值等等;只有正态分布:三个值是一样的;双峰分布的统计参数:;中值意味着样品颗粒中??一半颗粒的粒径低于该值,而另一半颗粒粒径均大于该值
中值通常还以下属三种形式出现:
体积百分比50
Dv50
D[v,0.5]
V表示粒径中值是基于体积分布导出的
其他体积百分比数值如Dv10 ,Dv90 定义也是基于同样意义
;平均值;显微镜:数量-长度平均;图像分析:数量-面积平均;激光衍射:体积-长度平均;不同技术:不同结果;所有值都由于平均的方法不同与权重不同而异,以D[p,q]表示
D[0,0]=几何平均直径=
D[1,0]=算术平均直径=
D[3,2]=Sauter平均直径=
D[4,3]=体积权重平均直径=;D[4,3] 对样品中大颗粒的存在敏感;D[3,2] 对样品中小颗粒的存在敏感;其他粒径分布参数;Part 2 小结;Mastersizer 2000;Part 3;数据质量 – 介绍;数据质量 – 介绍 ;数据的构成;背景数据与系统洁净度;干净的背景 – 湿法测量系统;干净的背景 – 干法测量系统;差的背景 – 有杂质附着在样品窗上;差的背景 – 分散介质被污染;差的背景 – 系统对光不准;差的背景 – 有机分散介质中存在温度梯度;消除溶剂温度梯度;湿法分析:小编号检测器上的数据;避免差的背景 – 最后的检查...;避免差的背景 – 最后的检查...;样品数据 – 添加适量的样品 – 介绍;添加样品;添加样品;信噪比 – 大颗粒测量;信噪比 – 小颗粒测量;避免负数据;正确与不正确的背景;多重散射;湿法分析 – 多重散射;添加样品 – 关于合适遮光度的指导;光束偏转Beam Steering;负的数据 – 介绍;避免负的数据;干法测量数据质量;干法测量 - 细粉模式;如何提高干法测量的数据质量?;小结 – 数据质量;Part 3 小结;光学参数;Part 4;散射光基础夫琅合费理论 Vs 米氏理论(Fraunhofer v Mie );早期的颗粒粒径分析仪器采用夫琅合费模型,主要是受到当时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限制而不得不作近似处理
从1986年开始,更精确的颗粒散射模型被引入到粒度分析中,米氏理论可以正确的预计不同角度下,不同波长光线对已知大小颗粒的散射光强;夫琅合费理论 Vs 米氏理论(Fraunhofer v Mie );米氏理论 – 物质散射光强模型 ;散射光强模型 – 米氏理论;散射光强模型 – 夫琅合费理论;所谓的优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