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密之故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山:密之故里

PAGE  PAGE - 3 - 浮山:密之故里 “纪念方以智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0月17—19日在安徽大学举行。汪军先生告知,参加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将19日前来浮山拜谒方以智墓。浮山乃密之故里,理事浮山,数读明史,谨将密之与浮山渊源罗列一二。 一、占籍桐城 桐城?“桂林方”初称“凤仪方”,南宋时 “由广信(今江西上饶)迁鄱阳,由鄱阳迁徽之休宁”(见方氏家谱)。宋末,始祖方德益“迁池之池口。元初,又迁安庆桐城凤仪坊。”?方德益占籍桐城,住凤仪坊北(见家谱《方节女传》)。凤仪坊一带古称凤仪里,位于今桐城市城关镇。方家因地为名,故称“凤仪方氏”。 方以智乃桐城?“桂林方”十四世孙。 二、首迁断事坊 “凤仪方”历六世至方懋,于明宣德年间离开凤仪坊,在桐城寺巷口另建“断事坊”。对照道光年《桐城内外街道图》,“寺巷”在今桐城市城关镇附近。 方氏此后改称“桂林方氏”,据家谱《方懋列传》,方懋仲子方佑中进士,两任桂林知府,谱尊“桂林公”,“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族乃大。” 据桂林方氏家谱卷九方印小传,方佑侄孙女适王瑞之子,王瑞因此命笔,亦因方佑知府桂林而题“桂林”。方氏乃因“桂林”二字不仅显耀门庭,更兼“桂林”意蕴吉祥,故自明成化元年(1465年)之后,以方德益为桐城始祖的方氏,均称“桂林方”,而非方佑后人一支。 据《桂林方氏谱·家政》,方懋的长子方琳字廷献称中一房,四子方瑜称四房,五子方瓘称六房。瑜“务农殖”,居于湖上,生三子,仲子方舟,舟生方克;幼子方向。方瓘曾孙梦旸,梦旸孙方大美。桂林第初分为七股,方向作书力言不可,明嘉靖间并归四房克后属六房大美,桂林第至此为六房大美所并有,中一房方琳后代已离开城内。 三、再迁白?? 中一房方琳生二子,长子方印,幼子方塘。塘置孔城、白杨、松山、白??诸庄。印生一子方敬,塘生四子,印只取瘦瘠的白??(俱见《方谱方印列传》)。方敬夫妇性斥急,逼走长子方初,虐待儿媳,又嗜酒(见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十二异孝异传》),“家日落,岁徙无宁所,令诸子释儒事生”(《方谱·方祉列传》)。敬生五子,四子方祉生于白??(同上)。康熙十二年版《桐城县志卷六·逸事》记载“方敬字惟恭,一日所居的白??室有祟,或窃、或掷、或啸、或触,怪异白端,巫治之甚”, 足见中一房的长房最迟在方敬时已迁居白??。 方祉生二子,长子方学恒生于东乡,居白水村,迁于麻山(见《方谱·方学恒列传》)。幼子方学渐无出生地址的记载,但以胞兄学恒出生地推之,当不能远离东乡。此时方祉家境很穷,靠授徒为生,父病,“负戴(贷)给膳……鬻书易药”(《方谱·方祉列传》),势必不能另建居庄。 白??为今枞阳县义津镇增丰村新庄村民组,白水村在今枞阳县麒麟镇泊塘村境内,麻山在今桐城市孔城镇境内。方以智的桐城先祖,沿着白兔湖(菜子湖)流域向南(桐城县城—孔城镇—麒麟镇—义津镇)迁徙,最终向东进入白荡湖流域,定居今枞阳县浮山镇境内,崛起为显赫的文化世家,成为“天下第二名门”。 四、终迁白沙岭 白沙岭即方以智墓所在地,道光十七年版《桐城续志·方中发列传》:“奔以智丧于万安水月庵,归葬白沙岭”。 白沙岭今属浮山镇浮渡村,距白??约十公里。 方学渐《浮山赋》:“白沙岭之卜筑,阳明亦欲选奇。则有道之振铎,树兹上(土)之鸿仪。睹华严之废址,怜梵宇之荒唐。钦贤馆之壮丽,将正学之浸昌,禀二仪以握珍,对千仞而仰止,期不负于兹山,畅幽怀而莫已”。 赋中交待“卜筑”之地为“白沙岭”,且可睹“华严之废址”。“华严”即华严寺,位于浮山中学校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彻底拆除,现仅存明圣旨碑于校内。故方学渐已从白??迁居浮山,居于白沙岭。 浮山系以樯山为中心的椭圆形火山岩盆地,“东南西北皆水汇”。白沙岭乃浮山西北临水的诸山丘。方学渐定居白沙岭的具体位置,清吴道新《浮山志·建置》载:“‘报亲庵’在墨历、掌岩之西麓,旧名在陆居,方廷尉鲁岳公之山庄也”。其卷四方以智《浮山报亲庵说》:“我祖廷尉公创‘在陆山庄’,即墨历、掌岩之西麓也。在陆之中堂曰‘此藏轩’,将终老焉”,可知墨历、掌岩的西麓有座旧庄叫做在陆山庄。方大镇是方学渐的大儿子,有对祖业的继承权。方氏在浮山的居住地与方以智墓地均属白沙岭,但墓在岭北庄在岭南,大致为浮渡村陆庄村民组。 “报亲庵”遗址二十多年前尚存,确切位置据村民讲述,在浮山博物馆北的水塘东侧(公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公路(X098县道)时,路基穿过“报亲庵”遗址,并占用遗址前的部分水塘。 五、密之出生地 方学渐生于明嘉靖19年(1540),而方大镇生于嘉靖40年(1561)。即方学渐二十一时生大镇,方大镇在1624年罢官归隐此藏轩,时方以智十四岁。据《浮山志》载方以智《浮山游记》:“念先祖廷尉公构此藏轩,携不肖读书于崖下,葱葱桑田,墙屋颓败,今当改为报亲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