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史观角度,浅析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docVIP

从文明史观角度,浅析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明史观角度,浅析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

从文明史观角度,浅析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 班级 :汉语言文学1101 姓名 : 学号 : 从文明史观角度,浅析该如何正确认识秦始皇焚书坑儒? 摘要:长久以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都被视为专制文化的代表,其实,秦始皇及其秦帝国始终是重视文化建设的。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和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看,显然“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历来是被歪曲的。 关键词:焚书 坑儒 儒文化 渊源 前言:提及这个生命仅仅过半百却又富有绚丽色彩的帝王一生,我们往往有太多的话要说。他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妆淡抹的一笔,后人却为之争议千年。究竟谁该为昙花一现的大秦帝国买单,是否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残害?这一切我们在史书中找到了答案。站在文明开化的现代社会角度,以一种全新的、文明的史观再回过头看待这整个历史事件,擦亮双眼,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剖析层层历史迷雾下的真相,辩证的去思考该如何正确认识它。 1、“焚书”到底是“焚”了什么?“坑儒”是否是暴政下的屠杀? 数千年来,提及焚书坑儒,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摧残,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1.1焚书 1.1.1焚书史实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始皇帝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进颂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觸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所学者,以吏为师。” 有上述古文可知争论的缘由在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承袭周代传统进行分封,随后始皇下令群臣讨论,最终开始了“焚书运动”。 而这段史实在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有提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2焚书内容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下令进行的“焚书运动”的对象为《诗》、《书》、诸子百家学说和民间的私人藏书的各国史书。而收藏于咸阳的官府藏书并不在焚书范围内,“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所学者,以吏为师…”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当时的焚书行为,并不是文化上的专制。 1.2坑儒 1.2.1坑儒史书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如下记载: “秦始皇三十五年,儒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于咸阳”。 王充《论衡·语增》中也如是说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诸生在咸阳多妖言……四百六十七人皆坑之” 但坑儒这一事件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未见言明。 1.2.2“坑儒”分歧 据史实我们知道,“坑儒”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个人政治生涯的后期,这一时期的的秦始皇比较热衷于探寻长生不老之术,因而较器重方术之士,而受青睐的方术之士日渐得意,竟然公然批评始皇,引得始皇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此事,却不料将一些心怀不满的儒生株连问罪了。这里以当时著名方士候生卢生的一段话引证: “始皇为人,天性刚庚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垂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畏,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谈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而另一种观点,以郭沫若为代表则认为坑杀的全部为儒生。因为在司马迁做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虽然对诋毁他而潜逃的方士侯生、卢生很愤怒,但并未起杀心。在侯生被缉拿归案时,也并未惩罚太甚,有很大原因在于此时的始皇帝对求得长生不老仙药仍抱有巨大幻想。 2、历史上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2.1对焚书坑儒的肯定 明代李贽关于焚书也有过自己的见解“大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承相、秦始皇也”站在历史学角度,焚书坑儒也具有一定的道理。章太炎就说:“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