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德宏州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语文(理科)分析报告
PAGE
PAGE 5
2012年德宏州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语文)
州民一中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总体评价及特点
2012年德宏州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做到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检测和导向相结合,全卷文化含量高,体现了命卷人的风格特点及文化底蕴。综观全卷,大体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
本次语文命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语文命题的风格与特点。试卷在总体结构、考点分布、题型题量、赋分权重等方面均与201111年高考语文课表卷模式基本一致,体现了语文高考稳中求变、稳定为主的命题思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也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整个试卷板块清晰,重点突出,总体难度略低于高考,这样就有利于增强学生信心,有利于稳定考生考场情绪,让他们得以有更多的有效时间思考、领悟与表达。 (二)、基础知识。
紧扣教材,注重基础,是本次质检试题的一大特点。试题紧紧围绕教材选材,名句名篇默涉及到《蜀道难》《锦瑟》《滕王阁序》3篇课文;文言实词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佐证,这样的命题,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引导高三师生在第一轮复习时,远离题海,回归教材,强化语文基础,拓宽知识底面。 (三)、作文命题。
这次质检考试的作文命题成功的要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符合考生的思维品质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二是符合时代的“主流意识”,让考生的思想情操和文化品位有所提升;三是符合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客观实际,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作文。本次质检的作文题,完全符合这三个要素,并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虽是新材料作文,但审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只要稍有审题常识,略加思索,就不难把握立意要点,写出佳作。
(四)、命题技巧。
本套试卷中的很多地方,体现了命题者的拟题技巧。如语言文字运用16题,就强调了学生审题的认真细致,如果仅仅写成仿写而未注意上下文的连贯,必然会失分。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在以后考试中对审题的重视。
(五)、不足之处
在选材方面,本次质检试卷,在素材的选择上涉及面广,但对近期出现的时政热点没有加于关注,建议在选材上能贴近生活,充满浓郁时代气息,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激发他们的答题兴趣。此外,现代文阅读中的文本类阅读《汽车等候的时候》题目偏难,比实用类文本阅读《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难度要大,这样对考生不够公平。建议选做题的选文应力求长度、难度相对一致;设题难度、角度、覆盖面等也尽可能一致,使二者保持等值。还有在答题卡的设置上还不够规范,还有错误存在。
总体说来,质检语文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有一定的区分度,将会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语文备考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情况分析
1、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参考人数:493、平均分:105.20及格率:94.32%)
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89人数0000111223分数段9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0人数872091383100
2、逐题情况分析(数据抽样分析)
题号123456789得分率0.450.740.660.540.900.630.660.740.56难度6.33.68.15.57.34.56.77.36.2题号1012131415161718得分率0.580.790.450.540.810.610.910.78难度7.36.68.15.57.26.98.97.7
三、各题典型错误及错因分析
(一)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翻译(第7题)
本题多数考生没有把“亏”、“却” 、“顾”、 “游” 等字译出,也没有判断出“后进有词艺者”的定语后置;“后进”、“称扬”这些短语的翻译不准确。说明学生文言文词语、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
2、古代诗文阅读(8、9题)
关于诗歌鉴赏,学生对内容有一定理解,但是不能全面关照题目的要求,对答案不能有效整合,缺乏明晰的条理性,抓不住要点,有问东答西的情况存在,与题目要求相背离。较多答案涉及一点,不及其余,未能深入剖析,全面理解。对阅读鉴赏的专业术语掌握不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方法套路,得分打了折扣。个别学生对诗歌内容解读不准,把“春季”误判为“夏季”,部分学生虽能判断出季节,但不能结合具体诗句加于分析。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判断也不准确。
3、名篇名句默(第10题)
从名篇名句默写来看,主要是记忆不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