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选题 五行中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作用的为(B ) A 金 B 木 C 水 D 火 E 土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五行中(A)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诲 E 相反 3、在中医领域中,下列属阴的功能是 (D) A 推动 B 温煦 C 兴奋 D 滋润 E 上升 4、 有孤府之称的是 (A) A 三焦 B 小肠 C 大肠 D 胆 E 胃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D) A 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 D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E 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 6、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 (A) A 阴平阳秘 B 阳平阴秘 C 相对平衡 D 绝对平衡 E 不断活动 7、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的气血将流入 (A) A 手少阴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足少阳胆经 8、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上肢内侧的(C) A 前缘 B 中线 C 后缘 D 上部 E 下部 9、一日一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中午 10、 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D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1、 心主神志指的是(B) A 调节情绪平衡 B 调节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D 调节血液代谢功能 E 以上均不是 12、 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D)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跷脉 13、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 A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B 藏精气,藏而不泻 C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D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E 以上均不是 14、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交于(B) A 小指端 B 足大趾 C 鼻旁 D 足小趾 E 食指端 15、五味的五行属性,甘属(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16、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B) A 怒 B 惊 C 思 D 恐 E 喜 17、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E)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8、津液变成尿液依赖气的(E)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机体抗御外邪的正气所概括的物质不包括(B) A 精 B 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0、人的七情中,恐则(C) A 气乱 B 气上 C 气下 D 气消 E 气缓 21、心与肺的关系实际表现在(C) A 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于协同 B 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C 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D 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E 气机的调节 22、被称为精血同源的两脏为( B) A 心与肾 B 肝与肾 C 心与肝 D 脾与肝 E 肺与肾 23、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通常不见( A ) A 午后潮热 B 口舌干燥 C 汗出而热 D 唇干脚裂 E 手足温 24、实证主要是指(B) A 正气胜 B 邪气盛 C 正气虚 D 邪气虚 E 邪正俱虚 25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会导致(E) A 实寒证 B 阴阳亡失 C 虚寒证 D 实热证 E 阴阳两虚 26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包括( D ) A 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 B 湿性黏滞 C 湿性重浊 D 湿邪易生风动血 E 湿邪趋下,易伤阴位 27 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是( B)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28、淤血的疼痛多为(A) A 刺痛 B 灼痛 C 隐痛 D 闷痛 E 胀痛 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C ) 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虚寒证 D 实寒证 E 以上均不是 30、在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此为(B) A 阴中求阳 B 阳中求阴 C 阳病治阴 D 阴病治阳 E 平补阴阳 31、脾的生理特点是(B) A 喜燥恶湿主升 B 喜燥恶湿主降 C 喜润恶燥主降 D 喜润恶燥主升 E 以上都不是 3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用于(B ) 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虚寒证 D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