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礼仪中的苏中十番乐
民俗礼仪中的苏中十番乐
民俗礼仪中的苏中十番乐
2012年底,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江苏省扬州市申报的十番乐邵伯锣鼓小牌子名列其中。但据笔者调查了解,如今很多当地百姓却对这一民间器乐品种并不熟悉。由此说明,邵伯锣鼓小牌子作为一个地方性乐种,其生存状况正面临着挑战,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同时,也敲响了传承与保护的警钟,亟待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及音乐学界能对此给予大力扶持和高度关注。为全面了解这一民间器乐品种,笔者利用节假日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多次与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乐班成员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和领略到了邵伯锣鼓小牌子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一、历史及礼俗源流
邵伯现隶属扬州市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都区,是京杭运河线上名闻遐迩的古镇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民间音乐的汇聚与传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江苏著名民歌《拔根芦柴花》和《撒趟子撩在外》就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清middot;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十番鼓者吹双笛,用紧膜,其声最高,谓之闷笛hellip;hellip;若夹用锣铙之属,则为粗细十番hellip;hellip;是乐前明已有之。据此,今人普遍认为,邵伯锣鼓小牌子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发展于民国,繁荣于建国初,是苏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形式。另据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近八旬的王荣堂老先生讲,邵伯锣鼓小牌子是民俗礼仪活动的产物,其发轫和发展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王荣堂老先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小时候经常跟大人一起去佛堂烧香,听到的就是这种音乐,而且每次赶庙会都能听到锣鼓小牌子的演奏。另据《甘棠小志》记载,明代邵伯地区道教兴起,大小祠堂、庙宇随之兴建,如嘉靖六年兴建的五圣祠、洪武三年兴建的城隍庙、洪武二十九年兴建的东岳庙、天启元年兴建的玉皇阁等二十多处道观遍布全镇,各种道场活动(如超度、拜忏、驱鬼、镇宅)日益频繁。由于十番乐演奏是各种道场活动的重要仪式和环节之一,因此具有宗教色彩的十番锣鼓、丝竹乐等器乐表演形式逐步得到了发展。这些都表明,邵伯锣鼓小牌子这一地方性民间乐种与宗教活动关系密切,其发轫时间应该不会迟于明代。
如果说邵伯锣鼓小牌子起源于明代,而清代中后期则是其进一步完善和形成一定规模的重要时期。随着道教庙会及民间社火活动的日益增多,邵伯锣鼓小牌子的演奏也日益红火起来。在当地,不仅规模较大的庙会(如东岳庙会、都天庙会、城隍庙会)要演奏十番乐,而且一些较小规模的祭祀仪式(如火星会、青苗会、盂兰会)也要有十番乐的演奏。此外,各行各业的祭祖活动也少不了有演奏十番乐的内容和环节,比如,木匠业的鲁班会、粮食业的雷祖会、铁匠业的老君会、布业关帝会、理发业罗祖会、木船业大王会、药业药王会等。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祭祀仪式及行业祭祖活动推动了邵伯锣鼓小牌子的普及和发展,一度成为当地百姓在各种喜庆场合中喜闻乐见的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到了建国初期,邵伯锣鼓小牌子的演奏更是达到鼎盛,曾参加配合华东军区文工团慰问渡江大军的演出,并受到热烈欢迎。1952年曾代表扬州市赴南京参加了江苏省的文艺汇演,省广播电台录制了《梅花三弄》《二六》《八段锦》《鹦鹉歌》《青阳扇子》等五首代表性曲目,从而使悠扬的邵伯锣鼓小牌子曲传遍全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和成就,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邵伯锣鼓小牌子的很多乐队成员相继进入省、市、县扬剧团成为专业乐师,他们以其纯熟的技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扬剧音乐。但不幸的是,由于骨干乐师的纷纷离去,活跃在民间的邵伯锣鼓小牌子从文革开始走向衰落,一度销声匿迹。
邵伯锣鼓小牌子之所以能够重获新生,一是得益于国家制定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二是归功于老艺人们的痴心不改和执着追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王荣堂为代表的原部分乐班成员从专业剧团退休后,念念不忘儿时的乡音,开始潜心研究锣鼓小牌子,并组织成立了甘棠文化活动中心,收集、整理原汁原味的邵伯牌子曲。在调查采访中,笔者曾多次聆听乐班成员的排练和演奏,他们的娴熟技艺令人敬佩,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人感动。正是在众多玩友的共同努力下,沉寂四十多年的邵伯锣鼓小牌子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和保护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品种做出了贡献。
二、表演场合及形式
《扬州画舫录》记载:郡花部皆系土人,谓之本地乱弹,此土班也,至城外邵伯、宜陵、马家桥、僧道桥、月来集、陈家集人自集成班。hellip;hellip;若郡城演唱皆重昆腔,谓之堂戏;本地乱弹只行于祷祀,谓之台戏。这段文献记载已清楚地表明,扬州城外邵伯等地的民间戏班及民俗礼仪活动非常繁盛,其乐班及其成员构成均源于本土,即当地人自集成班,故谓之本地乱弹,且明确指出,本地乱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关三严三实剖析材料.doc
- 机关会计岗位职责 (共2篇).doc
-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自查报告.doc
- 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整顿自查报告(精华篇).doc
- 机关效能年个人工作报告.doc
- 机关考勤请假管理制度.doc
- 机关食堂管理制度报告 (共5篇).doc
- 机关食堂维修方案.doc
- 机关食堂管理职责.doc
- 机务段月份安全工作总结.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