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登岳阳楼》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登岳阳楼》(1课时)
课前预习:
1.有关岳阳楼或洞庭湖的诗词对联你知道那些呢?你最喜欢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理解。
2.对于杜甫你又了解多少呢?最喜欢他的哪些诗歌?收集有关杜甫及其诗歌的有关信息。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抓住重点诗句,品味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把诗歌主题。
体会诗歌的意境,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江南有哪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你能背诵出哪些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 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 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回顾作者,了解背景
提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杜甫的资料。
杜甫 (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教师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湿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伐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要求:(1)注意听读,不出声。
(2)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3)揣摩情感,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提示:此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情也极深沉,要读的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饱含着作者 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极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心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请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此诗译成白话文。
4.学生口头翻译后,教师投影诗歌翻译,引导学生比较。
参考译文:很早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四.赏析诗歌,品味意境
1.自主探究:
自由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夜浮——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2.小组合作探究(一):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赏析“坼”“浮”二字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4)第五六句写什么?
(5)第七八句些什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堂交流,回答后,教师引导归纳:
(1)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今夕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2)“坼”字,诗人写的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地区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他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渺。
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且有天下的百姓。
(4)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转到自己身上。杜甫从760年开始,就度着“漂泊
大西南”的艰苦岁月,在现在已整整八年了。从四川经湖北到湖南,漂泊的生活使他和亲朋的书信来往完全断绝;加上一身多病,正如随处漂泊的孤舟一样,自己一路上只有以舟为生,如今看到这样开阔的天地,就不能徒然想起自己。天地是如此广阔,可是自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