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奈中的选择悲凉中的超然苏轼至死不渝的儒家情结
福建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毕业论文
题 目: 无奈中的选择 悲凉中的超然 ——苏轼至死不渝的儒家情结
准考证号: 0座机电话号码041 学生姓名: 蔡 雪 莲 指导教师: 祝 敏 青 2007年3月10日
无奈中的选择 悲凉中的超然
——苏轼至死不渝的儒家情结
汉语言文学专业 蔡雪莲 指导教师 祝敏青
【摘要】大多数研究苏轼的学者,基本认可苏轼的前半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后半生则以佛老思想为主导,本文试着通过解读其中晚年所作之诗文词赋,说明在苏轼的一生中,其实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其文化人格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苏轼 无奈选择 至死不渝 儒家情结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思想最为复杂的文学家,所有研究苏轼的学者,在谈到他的文化人格时,大多强调了佛道思想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而且一般将苏轼被贬黄州前的生活归结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期生活则归结为佛道思想的影响。笔者平时颇为喜欢苏轼之诗词,同时深深地为其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纵观苏轼之一生,笔者认为,苏轼平生虽然广涉儒、道、佛等诸家思想,特别是在“乌台诗案”发生后,更是刻意追寻佛老之理,以消极避世和超然物外的佛老思想来排遣郁闷,以求宽慰和超脱。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深刻影响。可以说,追求佛老之境,不过是苏轼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在仕途中屡遭坎坷这种极度苦闷的状态下为自己所寻求的一方良药。一直到辞世的那一天,根深蒂固地深埋于内心深处的仍然是他念念无法释怀的“修齐治平”之儒家情结。也就是说,其实,在苏轼的一生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佛老的追寻,不过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些可以从他中晚年时期许多超然中透着无尽悲凉的诗文中看出,其中尤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为代表。
一、儒家之“修齐治平”是苏轼终生不渝的追求
苏轼生于眉川(今四川眉山)纱縠行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其远祖苏味道曾任初唐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其父苏洵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青年时期的苏轼,首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不仅想效仿当朝的欧阳修、范仲淹等有为之人,而且对古代的贾谊、屈原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无不心生倾慕,表示“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也是始终不变的贯穿苏轼一生的人生态度。
他一生为官,就任过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也出任过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朝廷命官。他继承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业,积极关心当时社会的人情风俗和北宋王朝的政治方略,对北宋逐渐形成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深感忧虑。曾在仁宗末年向朝廷上制策,提出来了一系列他认为行之有效、拯救时弊的措施。他既反对王安台变法中国不合理的部分,又不满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因此为新党所不容,又受到旧党攻击,竟至于百日三贬。这其中尽管有过动摇,但他入世的痴心不改,表现出心系国事“许国心犹在”的政治家风范。
苏轼服膺儒家“修齐治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入仕后奋厉有为施展用世之抱负。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竭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5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为了摆脱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切失望所带来的重重痛苦,求得精神的寄托,苏轼主动走进了禅宗的领域,流连于山水,往返于佛老,渴望得到人生的超脱,并由此写出了大量具有禅宗思想色彩的旷达超脱之文。但尽管如此,儒家“修齐治平”、“经世济民”的理想仍然深藏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没有远离过。这一点从其晚年所作的《荔支叹》可窥端倪,“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这种尖锐的讥刺和批判的精神是何等的执着和强烈!
二、名为修禅实为借禅对付人生的坎坷磨难
苏轼一生与僧人有广泛交游,也念经诵佛,探求佛理。但是苏轼从未想做苦行僧,也不相信佛家所描绘的虚无飘缈的极乐世界。他中晚年时期极力修佛,看似实现了从儒家思想向佛禅思想的转变,其实则是因为仕途遭挫,人生失意,心中抱负无法实现,为了排遣心中极度的苦闷,只好借助禅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以心为万物之本,把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现状转化为心灵之旅,高扬心灵的地位以获得现世苦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NAS认可实验室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模版及表格.docx
- 第四章(3) 软镜聚合物、硅水凝胶、制造工艺.pdf VIP
- 标准图集-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培训总结.docx VIP
- 二年级数学口算天天练.docx VIP
- 2025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数学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docx VIP
- 第四章(2) 软镜参数设计.pdf VIP
- 民航专业工程施工工期标准.pdf VIP
-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课件11:天体运动种种.pptx VIP
- 2024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CET六级真题和答案解析(第一套)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